
剖腹产手术作为解决难产或特殊妊娠情况的重要手段,虽然保障了母婴安全,但术后留下的疤痕却成为许多妈妈的心病。科学护理不仅能加速伤口愈合,还能减少疤痕增生风险。然而,不少新手妈妈因缺乏经验,容易陷入护理误区,导致疤痕恢复不理想。
一、剖腹产疤痕护理的5个关键步骤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清洁方法:剖腹产伤口通常一周左右愈合,期间应保持干燥,避免感染。若伤口有渗液或结痂,可用碘伏棉签轻轻擦拭消毒,但需避免用力擦拭导致痂皮脱落。
注意事项:术后一周内避免淋浴,可采用擦浴方式清洁身体。若需洗澡,建议使用防水敷贴覆盖伤口,洗澡后立即更换敷贴并消毒。
2.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
材质选择:优先选择纯棉、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化纤、粗糙面料对伤口的摩擦。内衣裤需每日更换,保持清洁。
避免压迫:术后初期避免使用过紧的束腹带,以免压迫伤口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若需使用束腹带,建议选择弹性适中、透气性好的产品,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合理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营养摄入: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瘦肉等,有助于组织修复;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适量摄入富含锌的食物,如坚果、海鲜,加速伤口愈合。
禁忌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酒精等,以免刺激伤口;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预防便秘对伤口造成压力。
4.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活动建议:术后24小时内可翻身、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术后3天可下床缓慢行走,但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抱孩子等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
运动禁忌:避免跑步、跳绳、瑜伽等剧烈运动,以免牵拉伤口导致裂开或出血。
5.科学使用疤痕护理产品
药物选择: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等药物,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增生。
物理辅助:伤口愈合后(约术后2周),可轻柔按摩疤痕周围,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增生组织。按摩时力度适中,避免直接按压未完全愈合的伤口。
二、剖腹产疤痕护理的3个常见误区
误区1:过早揭痂,导致二次损伤
错误行为:部分妈妈看到伤口结痂后,忍不住用手揭掉痂皮,认为这样能加速愈合。
科学解释:痂皮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天然保护屏障,过早揭痂会破坏新生表皮细胞,甚至撕脱真皮组织,导致伤口出血、感染,延长愈合时间,增加疤痕增生风险。
正确做法:耐心等待痂皮自然脱落,若痂皮干燥、紧绷,可用碘伏棉签轻轻湿润软化,但不可强行揭除。
误区2:随意使用化妆品或药物,刺激疤痕
错误行为:部分妈妈在疤痕未完全愈合时,使用化妆品遮盖疤痕,或自行涂抹维A酸乳膏、积雪苷霜软膏等药物。
科学解释:化妆品中的重金属、香精等成分可能刺激疤痕内的黑色素细胞,导致色素沉着;部分药物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影响疤痕修复。
正确做法:疤痕愈合前避免使用化妆品;若需使用疤痕护理产品,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正规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误区3:忽视防晒,导致疤痕色素沉着
错误行为:部分妈妈认为疤痕在腹部,无需防晒,或认为防晒霜会刺激疤痕。
科学解释:紫外线会刺激疤痕内的黑色素细胞,导致疤痕颜色加深,形成色素沉着。即使疤痕在腹部,若穿低腰裤或露脐装,仍需防晒。
正确做法:疤痕愈合后,外出时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或使用遮阳伞、衣物遮挡疤痕部位。若疤痕已出现色素沉着,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醌乳膏、熊果苷等美白产品。
三、疤痕恢复的长期管理
1.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异常
术后7天、42天需回医院复查,检查伤口愈合情况。若疤痕出现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或愈合不良。
2.疤痕增生期的应对
疤痕增生期通常在术后3-6个月,表现为疤痕增厚、变硬、瘙痒。此时可遵医嘱使用硅凝胶贴片、疤痕膏等产品,抑制疤痕增生。若疤痕增生严重,可考虑激光治疗、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方法。
3.心理调适,避免焦虑
疤痕恢复需要时间,一般需6个月至1年才能逐渐淡化。妈妈们需保持耐心,避免因疤痕影响心情。
剖腹产疤痕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护理才能让疤痕恢复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