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贤果  单位:广州新海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1115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患者和家属需系统了解疾病机制及日常管理方法,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疾病认知:糖尿病如何危害肾脏

1.病理机制

高血糖损伤:长期高血糖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糖升高使肾小球内压增高,加速肾小球硬化。

代谢紊乱:脂质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反应加剧肾脏损伤。

炎症与纤维化:炎症因子释放促进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丧失。

2.发展阶段

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无临床症状。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GFR仍高,尿微量白蛋白正常,但肾组织已出现病理改变。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持续升高(30-300mg/24h),出现轻度高血压。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大量蛋白尿(UAER>300mg/24h),水肿、高血压加重,GFR下降。

Ⅴ期(终末期肾病):GFR<15ml/min/1.73m²,需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3.高危因素:血糖控制不佳(HbA1c>7%)、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糖尿病病程>10年。

日常管理:保护肾脏的细节

1.饮食调整

低蛋白饮食:

肾功能正常者:蛋白质摄入量0.8-1.0g/kg/d(如60kg患者每日48-60g)。

肾功能不全者(eGFR<60ml/min/1.73m²):蛋白质摄入量0.6-0.8g/kg/d,以优质蛋白(鸡蛋、牛奶、瘦肉)为主。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5g,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

控制钾、磷摄入:晚期肾病患者需限制高钾食物(香蕉、橙子、土豆)和高磷食物(动物内脏、坚果),并保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避免因限制蛋白质导致营养不良。

2.运动建议

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分5天进行。

抗阻运动:每周2-3次(如哑铃、弹力带),增强肌肉力量。

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或足部损伤(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神经病变)。

3.药物管理

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氨基糖苷类)。

中药需谨慎:部分中药(如马兜铃酸类)可能导致肾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定期复查: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如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1.73m²时需减量或停用)。

紧急情况处理:识别危险信号

1.需立即就医的症状

尿量骤减(<400ml/24h)或无尿;严重水肿(眼睑、下肢或全身水肿);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能为尿毒症早期表现);意识模糊、抽搐(高钾血症或代谢性酸中毒);胸痛、呼吸困难(可能合并心衰或肺水肿)。

2.家庭应急措施

记录24小时尿量,观察尿液颜色(血尿、泡沫尿);监测血压和血糖,避免极端波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

家属支持:共同守护肾脏健康

1.知识学习:家属需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知识、饮食禁忌和用药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制定管理计划。

2.生活监督:提醒患者按时服药、监测血糖血压,避免漏服或重复用药;共同准备低盐、低蛋白餐食,控制家庭食盐和油的使用量;陪同患者运动,确保运动安全(如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

3.心理支持:糖尿病肾病需长期管理,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家属需耐心倾听,鼓励积极面对;加入患者互助组织或线上社群,分享经验,减轻孤独感。

4.定期随访:陪同患者每3-6个月复诊,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如尿量、水肿、血压波动);协助整理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用药记录),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肾病的管理需患者、家属与医生紧密配合,通过科学控糖、血压管理、饮食调整和定期筛查,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降低终末期肾病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