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英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8-06
5083

三伏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犹如生活在蒸笼中,于正常人而言十分难熬,但对哮喘患者来说,三伏天阳气最盛、湿气最重,正是其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三伏灸是中医冬病夏治观念的代表性疗法之一,也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中药外治法有效融合的典范,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确定具体的艾灸穴位,严格按照时间规定,于伏前、初伏、中伏、末伏和伏后阶段进行艾灸,凭借“以热引寒”的作用功效,实现灸治目的。那么,三伏灸“以热引寒”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其背后隐藏着何种科学逻辑?将其应用于哮喘疾病治疗中,又能否达到抵抗力显著增强、疾病良好转归的效果呢?基于此,本文从中医角度解析三伏灸“以热引寒”的科学逻辑和在哮喘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解析三伏灸“以热引寒”的科学逻辑

补阳气

三伏天气候炎热、阳气旺盛,人体毛孔得以有效开放,此时用点燃的艾柱熏灸特定穴位,在温热效应下,穴位所在之处得到良好刺激作用,经络之气得以最大限度激发,在促进人体和自然界阳气融合的同时,还可以培补巩固人体阳气,对提升卫外功能、防范外邪侵袭十分有益。哮喘患者阳气的补充和提升有助于其寒冷敏感性的减弱和外邪抵抗能力的增强,故其病情得以缓解、症状得以减轻。

调气血

中医提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气血不足则身体机能减弱,气血充足则身体康健。三伏灸的温热刺激作用可以很好地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回流,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得以显著改善。哮喘患者气血的有效调和既可以促进肺部血液回流,促使炎症吸收,又可以改善气道功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对增强患者抗病能力、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顺利运送具有积极影响。

散寒邪

三伏灸所用的艾柱是由白芥子、艾绒、干姜等具有良好温阳功效的药材制成,且三伏天阳气最旺、天之阳热之力最盛,点燃后的艾柱会对特定的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帮助人体补充和提升阳气,从而驱散寒邪,减轻因寒邪所致的沉疴旧疾。寒邪侵袭是哮喘发病或进展的重要诱因,寒邪入体后肺气失宣、气道收缩,故而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患者往往伴有痰饮内伏、阳气不足的表现。

平衡阴阳、整体调和

整体观是中医疾病诊治的重要理论基础,认为人体脏腑经络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三伏灸于特定穴位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可以延伸至整个人体脏腑经络,进而调节整体机能、达到平衡阴阳的效果。因此,对哮喘患者实施三伏灸治疗除了可以改善其肺部炎症外,还可以对其脾、肾等脏腑功能及免疫系统进行整体调和,从而平衡阴阳,实现从根本上调理哮喘的目的。

三伏灸在哮喘疾病中的应用

三伏灸的实施时间需在初伏、中伏、末伏及其前后各一段时间,以达到伏前解毒、伏时治病、伏后固本的效果,依据日历计算多在7月中旬-8月中旬。艾柱的品质直接决定着最终的灸治效果,因此需选择品质优良的艾叶,以确保揉搓出质地柔软细腻、色泽灰白的艾绒,用此种艾绒制成的艾柱点燃后灰烬不易散落、且呈白色。哮喘患者的三伏灸施灸穴位常选在以下4个穴位上,即关元穴,有强健体质和固本益肾的作用;膏肓穴,有改善和调养心肺功能的作用;膻中穴,有镇咳平喘、宽胸理气的作用;肺俞穴,有补肺益气的作用。具体选择何种艾灸方法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常用的有温和灸,即距施灸穴位2~3cm处进行熏灸,使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感,又不会导致灼热痛;间接灸法,即于施灸处放置蒜片、生姜片等物品后再行艾灸,可以在不影响灸治效果的同时,确保施灸处安全,预防灼伤,等。

结语

综上所述,三伏灸“以热引寒”的功效使其在哮喘疾病治疗方面有显著优势,在了解其科学逻辑的基础上,以哮喘患者病情为据实施个性化的艾灸治疗,可以很好地增强患者抵抗力,减轻其症状。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