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浪  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7037

针灸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在解除患者病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现代人的健康生活中,针灸逐渐成为古老智慧焕发新生机的养生之道。针灸的历史渊源

针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远古社会人们就发现利用尖锐的石器对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按压或刺破可以缓解疼痛不适感,即砭石疗法,这也是针灸最早的雏形。伴随着历史的进程,金属针具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针灸疗法的发展。古人逐渐发现利用热火炙烤身体的某一部位能够减轻病痛,这便是灸法的雏形。经过漫长的发展,古人发现艾草燃烧时能够产生温热刺激作用,这便是灸法。《黄帝内经》中便对针灸疗法进行了充分细致的阐述,对经络、穴位、针灸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记载,为后代针灸疗法奠定了基本框架。而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创新与继承,针灸疗法逐渐成为中医进行疾病治疗以及人们日常养生保健的常用手段。

针灸的养生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经络畅通、正气充足密切相关,如若阴阳失调、正气虚弱或者经络阻滞,均容易诱发疾病,而针灸养生正是以该理论为基础,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能够促进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以及疏通经络,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健体魄的目的。

1.调和阴阳:人体是一个复杂、庞大且十分精妙的系统,中医认为机体阴阳始终维持动态平衡,方可保持健康,一旦阴阳失衡则容易出现各类疾病,例如阴气过盛容易引起胃寒、腹泻等病变,而阳气过盛容易引起发热、烦躁等病变。在针灸疗法中,对不同穴位施以针刺和艾灸能够有效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例如,对失眠患者的三阴交、神门、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刺激,能够调节阴阳气血、宁心安神,有助于改善其失眠症状。

2.疏通经络: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与脏腑、肢节紧密相连,经络使人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维持经络畅通则有利于气血运行,并可滋养各个组织器官;一旦经络受阻,则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容易产生疼痛、肿胀以及麻木等症状。针灸疗法能够疏通瘀阻的经络,从而使气血恢复流通。长期伏案者较易出现颈肩部慢性疼痛,其发生与经络气血阻滞有关,对风池、肩井、天柱等穴位进行针灸有利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对缓解局部疼痛有重要帮助。

3.扶正祛邪:中医认为正气能够帮助人体抵御疾病,而邪气则是致病因素,如若机体正气强盛,则可抵御邪气侵袭人体;相反,如若正气虚弱,那么邪气便可乘虚而入并诱发疾病。针灸疗法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能够激发人体正气,提升免疫力,并且可驱散机体中存留的邪气,比如对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培补元气,改善体质,可使人体更好地抵御邪气侵袭,预防疾病。

针法与灸法:各有特色的养生绝技

1.针法:是指将金属针具刺入特定穴位,通过捻转、提插等操作手法刺激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改善气血运行。目前多采用毫针进行针刺,医生会结合病人的病情、体质特点来选择穴位并控制针刺角度、深度,以及运用特定的手法操作,例如实证、热证通常以提插泻法进行针刺,能够清热泻火以及驱邪外出,而虚证、寒证则多利用捻转补法进行针刺,能够温经通络以及扶正祛邪。

2.灸法:是指利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特定穴位上通过燃烧产生温热刺激,在温热之力及药物的作用下促进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目前艾灸疗法应用广泛,根据操作方法又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所谓直接灸,是指将艾炷直接置于特定穴位皮肤上点燃施灸;而间接灸则是在艾炷和穴位皮肤之间放置隔垫药物(如姜片、附子饼或蒜片等),而后施灸。例如,采用隔姜灸可发挥散寒止痛、温胃止呕等作用。

针灸是祖国中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养生保健作用,为现代人的养生保健提供了重要手段。合理运用针灸有利于防病治病、提升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