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力芯  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科  发布时间:2025-06-10
527

73岁的李婆婆长期有反复的牙痛症状,未予以重视,5天前开始出现颌面部肿痛,自行服用消炎药物治疗,但肿痛症状逐渐加重,影响进食和吞咽,于是前往我院口腔科急诊,此时已有呼吸困难症状,经综合CT检查,我科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入院后立即安排急诊全麻手术,麻醉科行气管插管及全身麻醉后,我科施以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转至ICU治疗,数天后转回口腔科,经治疗后感染控制、病情好转,李婆婆也顺利出院。此后李婆婆逢人就说:“以前只听说过牙痛不是病,哪晓得这回痛久了真是差点要了命哟。”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临床治疗棘手等特点。牙源性感染是该疾病的主要来源,有报道称其占比为所有感染来源的57%~67%,常见的有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牙周炎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会有比较明显的肿胀表现,因与咽喉部毗邻,易出现压迫呼吸道症状,加重了该类患者治疗的紧迫性;另外,糖尿病也在此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什么是口腔颌面部间隙?

口腔、颌面、颈部深面的主要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筋膜包绕,在这些筋膜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连续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填充。由于感染常沿着这些阻力薄弱的结构扩散,故将其视为感染发生和扩散的潜在间隙。口腔颌面部根据分区对应不同的间隙,常见的间隙有: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舌下间隙、翼下颌间隙等。

二、什么是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根据解剖结构和临床感染部位,发生在口腔颌面部两个及以上的间隙感染称为多间隙感染,因颌面部各个间隙相交通,且感染进展迅速,一般临床上多间隙感染病例较多。

三、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和症状

1.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口腔内的正常菌群,通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一般为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形成的混合型细菌感染。

2.局部症状表现为红、肿、热、痛、淋巴结肿痛,还伴有张口受限以及进食、吞咽、言语、呼吸困难等功能障碍,脓肿形成后可能出现破溃或瘘口。全身症状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感染标志物升高,病情较重者可能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也可能出现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更严重者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四、如果患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怎么办?

需要及时就医评估病情,若肿胀严重或脓肿形成需行切开引流术,压迫气道者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积极抗感染、支持等治疗,同时对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进行评估、监测和治疗。感染严重或病情复杂者需行多学科联合治疗。

五、生活中如何预防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呢?

首先,牙齿疼痛应尽早到口腔科检查和治疗,包括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等多种口腔疾病的治疗,以及病灶牙或智齿的及时拔除等。

其次,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正确刷牙,使用漱口液、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每半年至一年行洁牙治疗,定期检查牙齿,维护口腔健康(图4)。

另外,合理使用抗生素,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高风险人群需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恶性肿瘤、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