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检查项目多种多样,除了基础性的血常规检查和体格检查等,还囊括了B超检查和CT检查等,尤其是CT检查,一些人不敢“轻举妄动”,认为CT检查会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甚至会有致癌的风险。那么以上观点是对的吗?接下来就带您一探究竟:
一、何为CT?
我们所熟知的CT,指的就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具体而言就是应用X线束对患者相关部位予以扫描,之后在此基础上由探测器接受透过此层面的X线,紧接着转变为可见光,然后由光电转化为电信号,且经过模拟数字转化器转化为数字信息,最终交由计算机进行统一处理。应该了解到,CT检查通常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平扫CT,接受检查的时候患者需要平躺在CT机器上,医生负责操作机器,进而完成扫描;第二种是增强CT,该技术在平扫CT基础上增加了对比剂,用以对患者血供病变状态予以辨别,通过此种方式掌握患者病变情况。
二、做一次CT,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CT做多了会致癌?
为何部分人群“谈CT色变”呢?他们主要是因为参与CT检查过程中担心电离辐射会损伤身体。需知,电离辐射是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伤害的,辐射过量的话甚至有癌变的可能,且身体各器官容易产生功能障碍问题,有的人会因此不育不孕,产下的胎儿也有可能畸形。通过数次调查和分析得知,妊娠期33天到3个月属于胎儿成长发育的不稳定阶段,若此时孕妇频繁接受CT检查,那么胎儿畸形率会大幅增加。
一次常规的胸部CT扫描,辐射量为10到15毫西弗特,这和做100次到150次的X光胸透的辐射量等同。尽管事实如此,但您切莫惊慌,因为只是做一次CT检查的话,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过多影响,若是抛开剂量只论伤害的话实则非常荒谬。只要单次辐射剂量小于等于50毫西弗特,抑或一年内辐射剂量小于等于100毫西弗特,那么就不必担忧,这属于安全范围,不会出现健康问题,因为大众一年做一两次CT检查所接触的剂量都不会超出以上安全标准。美国放射医学会议下过结论:成年人一生中可以接受的造影检查量存在一定要求,头部CT为50次,体检低剂量胸部CT次数为66次,胸部X光检查5000次,而胸部CT和腹部CT则分别为18次、12次。虽然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了多次CT检查,但只要整体辐射量处在安全阈值内,那么致癌率就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三、CT适用人群
第一,肿瘤疾病。恶性肿瘤可由CT检出,譬如肝癌、胃癌、肠癌、卵巢癌等;良性肿瘤也可由CT检出,譬如囊肿、子宫肌瘤、血管瘤等。
第二,血管性疾病。可通过CT检出的血管性疾病有动脉瘤、血管畸形、冠状动脉狭窄等。
第三,炎症类疾病。可通过CT检出的炎症性疾病有胆囊炎、胰腺炎、肺炎等。
第四,外伤疾病。可通过CT检出的外伤疾病有骨折、肝脾破裂、颅内出血等。
四、如何有效减少CT辐射伤害?
第一,提前掌握检查事项。旨在提升CT检查安全系数,诸多注意事项均需提前掌握,譬如检查过程中要积极配合、不能在检查室逗留太长时间等。一些患者没有提前做好“功课”,身上携带金属,而CT检查恰恰禁止携带金属,在此期间就会延误很多时间,正因为处在检查室的时间长,所以多少都会受到辐射伤害。基于上述所言,您在接受CT检查前,务必要仔细阅读检查注意事项,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检查。
第二,不进行多次检查。尽管CT检查存在一定辐射,但只要不是大剂量辐射,我们就不必担心患病。所以对检查次数的把控很重要,一年中的CT检查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可听从医生安排,使用其他能获得同样结果的检查方式来替代,反之检查频率过高的话,身体接受辐射的程度就会越深。
第三,检查后多喝水。为最大限度地降低CT检查的影响,患者可及时补充足量水分。我们人体每天获取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循环系统良好运行,亦可推动新陈代谢,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CT检查涉及造影剂,检查后患者更应该多喝水,这样才能利于排泄药物,亦可降低伤害。
总的来说,CT检查在医学领域十分常见,尽管存在一定辐射,但辐射量实则不多,只要将检查频率把控好,就不必担心因此患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