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形成与日常饮食、饮水习惯等密切相关,不仅会引发疼痛,还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做好科学防治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减轻病症影响,以下这些具体的防治方法,能为大家提供实用的指导。
审“石”度势,做好肾结石的科学预防
①多喝水,勤排石,尿路畅通不“结壳”
充足的水分可对尿液中形成结石的物质浓度起到稀释作用,减少晶体沉积的机会,以此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每日要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使得尿液颜色维持在淡黄色或者无色的状态,借助增加排尿次数的方式,把有可能形成结石的微小颗粒及时排出到体外,不要等到出现口渴的感觉才去喝水,需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在工作的间隙、饭后都适当地补充水分,在夜间睡眠之前也可以喝少量的水,防止夜间尿液过度浓缩。每次排尿的时候尽量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尽,不要憋尿,长期憋尿会致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增加晶体沉淀的可能性,保持尿路通畅才能让肾脏和输尿管处于健康的状态。
②饮食有节制,少盐少糖防石生
高盐饮食会致使尿液里钙的排泄量增多,为结石形成供给更多原料,而过量摄入糖分则会对体内代谢平衡造成干扰,促使结石相关物质不断积累,日常食盐摄入量需把控在合理区间内,要少吃腌制食品、加工肉类以及含盐量高的零食,同时减少烹饪时盐的添加量,去品味食物自身的味道。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少喝含糖饮料,少吃甜点以及高糖零食,可用新鲜水果代替高糖食品来满足对甜味的需求。
③补钙要科学,别让钙“跑错路”
人体维持骨骼健康需要适量的钙,然而若补钙方式不正确,多余的钙便会在肾脏等部位沉积,形成结石,日常饮食中可摄取充足的钙,多食用富含天然钙的食物,如此能使钙在肠道内与草酸结合,形成无法被吸收的复合物,减少肠道对草酸的吸收量,降低尿液中草酸的浓度,切勿盲目过量服用钙补充剂,服用钙剂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依据自身的钙营养状况来确定适宜的补充剂量与时间,要避免空腹服用钙剂,最佳选择在进餐时或者餐后服用,这样能让钙更有效地被身体利用,降低在肾脏沉积的可能性。
审“石”度势,做好肾结石的科学治疗
①小石靠排,大石靠打,精准治疗是关键
依据结石的大小以及所处位置来挑选恰当的治疗方式,对于直径相对较小的结石而言,可以借助保守治疗促使其排出,也就是让身体自身把结石排出到体外,每天要维持充足的饮水量,适度开展如跳跃、快走之类的运动,借助重力以及身体的活动帮助结石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可扩张输尿管、推动结石排出的药物,密切留意尿液中是否有结石排出,定期进行复查以了解结石位置的变化情况。而对于直径较大、无法自行排出的结石,则运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将结石击碎成小块,以便其随着尿液排出。
②中药调理来助攻,排石之路更轻松
中药可对身体内部环境加以调理,使尿液成分得到改善,促进结石排出,还可预防结石复发,依据个人体质以及病情状况,选用有利尿通淋、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功效的中药方剂,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以此让药物成分充分发挥其作用,调节肾脏的代谢功能,减少结石形成所需的条件。在服用中药期间,需留意饮食方面的禁忌,避免食用那些会对药效产生影响的食物。
③微创手术显神通,护肾又快又稳当
微创手术适用于复杂或较大的肾结石,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能在有效清除结石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肾脏功能。通过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等微创设备,从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小切口进入肾脏,精准定位并清除结石,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对身体造成的较大创伤。术后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术后早期适当休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结语
科学防治肾结石需要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从日常点滴做起。坚持正确的饮水、饮食方式,合理补钙,出现结石时采取精准治疗手段,就能有效减少肾结石带来的困扰。长期保持良好的防治习惯,能让泌尿系统更健康,远离肾结石带来的疼痛与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