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健  单位:湖南省衡阳县中医医院 普外科  发布时间:2025-07-24
429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科学饮食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基础环节之一,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助于稳定血糖,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然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许多患者对主食选择、零食摄入以及饮食控制方法存在误解,影响了血糖的有效管理。

主食的科学选择

主食种类对血糖的影响

主食种类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起着重要作用,精细碳水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细面条等)消化快,血糖生成指数(GI值)高,容易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稳定。而复合碳水(如糙米、全麦面包、荞麦、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吸收慢,会延缓升糖速度,适宜糖尿病患者日常食用。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主食并非全然要少吃或避开,而应根据种类挑选对其更为有利的低GI食物,防止单吃精细主食过多,引导患者形成科学的饮食观。

主食选择原则

在糖尿病饮食护理中,主食应遵从低GI值和高纤维的选择依据,GI值低的主食(如糙米、荞米、小米等)升糖慢,有助于保持血糖平稳,高膳食纤维的主食会延缓糖的吸收,也能增加饱腹感,减少总热量摄入,益于控制体重,有的患者为迅速降糖而完全不吃主食,此种方式或会导致能量不够、营养不均衡,引发低血糖或代谢失调,护理人员应重点指出,主食不能完全不吃,应按计划进行替换与控制,科学饮食对长期控制血糖和身体健康更加有益。

饮食搭配建议

适当的主食配比是糖尿病膳食管理的重要部分,提倡患者遵循“三三制”膳食结构,即每餐膳食组成中大约三分之一为主食,三分之一为富含纤维的蔬菜,剩余部分为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这种组合有益于降低糖类吸收速率,稳定血糖水平,每餐主食摄入量应限制在恰当范围,可依照“餐盘四分法”,将主食限制在餐盘的四分之一,避免糖类摄入过多,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树立配比观念,根据个体情况设计食谱,使主食成为稳定血糖、保持营养均衡的一部分,而非风险来源。

常见控糖饮食误区

完全不吃主食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期间存在一个错误认识,认为只要完全不吃主食、不摄入碳水化合物,就能良好管理血糖,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血糖过低,并可能导致膳食失衡、代谢功能异常,甚至引起酮症等其他问题,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不能单纯去除,妥善管理主食总摄入量是正确的做法,首选GI值较低、富含纤维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糙米、燕麦、荞麦等,应注重主食与蛋白质和蔬菜的恰当组合,避免仅摄入此类食物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护理人员应及时纠正患者的这一不正确看法,强调科学管理主食的重要性。

水果等于糖,完全不吃

一些患者不恰当地将水果看作“仅含糖分”,认为吃水果一定会升高血糖,彻底不吃水果,然而水果中除了天然糖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重点在于水果品种和食用方式的挑选,建议患者选择GI值较低的水果,如苹果、梨、猕猴桃、草莓等,避免含糖量高的水果,如榴莲、葡萄、香蕉等,应分多次、适度食用,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护理人员应加强水果营养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准确认识水果对健康的益处,避免因过分限制而导致缺乏所需营养。

迷信“糖尿病食品”或代糖产品

许多糖尿病患者挑选食物时易受“无糖”、“糖尿病专用”或“低GI”等标识所迷惑,认为这类食物可不限量食用且不会提高血糖。但为改善口味,有些商品会额外加入高脂肪成分,造成总热量过高,增加体重及加重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性。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看待食物标识,特别注意营养成分表,防止因盲信“无糖产品”而忽略整体饮食结构和热量控制,从而影响血糖控制的效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