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发动机”,一刻不停地给全身各个器官送氧气、送营养,维持生命正常运行。要是不好好保养,心脏功能就会慢慢下降,各种心血管毛病也会找上门。那我们到底该怎么科学护心,让它一直年轻有活力呢?
要多吃对心脏好的食物
新鲜的蔬菜水果里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比如菠菜含有不少叶酸和铁,能帮助预防贫血,减轻心脏供氧的压力;蓝莓里的花青素能抗氧化,保护血管内壁,延缓血管老化。另外,适量吃点全谷物(像燕麦、糙米)和优质蛋白质(比如鱼、去皮的鸡肉、豆子)也很重要。尤其是深海鱼,比如三文鱼、鳕鱼,里面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能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心血管病很有帮助。
规律运动是让心脏有活力的关键
长期不运动容易让身体代谢变慢、长肥肉,增加患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进而影响心脏功能。而适量运动能增强心肌力量、提高心脏泵血能力,让血管更有弹性,心脏也就更有活力。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这些,运动的时候会觉得呼吸有点急、心跳变快,但还能正常说话。就拿快走来说,每天坚持30分钟,一周5次,就能很好地锻炼心肺功能。
要注意的是,运动得“慢慢来”,别突然做高强度运动,特别是平时不爱动或者有慢性病的人,开始运动前最好问问医生或专业健身教练的意见,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运动的时候也要留意身体反应,如果出现胸痛、头晕、喘不上气等不舒服的情况,要马上停下来休息,必要时及时去医院。
好睡眠是心脏修复的黄金时间
睡觉的时候,身体代谢变慢,心跳也会放缓,心脏就能趁机“休息”和“修复”。长期熬夜或者睡眠质量差,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让交感神经变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时间长了会增加患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的风险。
成年人每天要保证7到8小时的好睡眠,想睡好就得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睡觉、同一时间起床,周末也别打乱。同时要营造好的睡眠环境,让卧室安静、黑暗、凉快一点,选舒服的床垫和枕头。睡前别喝咖啡、浓茶、酒这些刺激性饮品,也别用手机、电脑,因为这些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让人不好入睡。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保护心脏
长期压力大、焦虑、抑郁这些坏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心脏健康。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要找合适的方式释放,比如跟家人朋友聊聊天、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像画画、写字、养花)、做冥想或瑜伽。冥想和瑜伽能帮人放松身心、平静思绪,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缓解压力,对心脏有好处。另外,学会感恩、待人宽容,也能减少负面情绪,给心脏“保驾护航”。
定期体检是预防心脏疾病的预警线
很多心血管病早期没什么明显症状,等觉得不舒服了,病情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定期体检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建议成年人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体检项目要包括测血压、查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查血糖、做心电图等。如果家里有人得过心血管病,或者自己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属于高危人群,就要多做几次体检,还得做更详细的检查,比如心脏超声、冠脉CT。
体检后要及时看报告,如果发现指标有异常,要听医生的建议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同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病情。
小结
总之,心脏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护心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心脏始终年轻有活力,源源不断地给生命“供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