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了,体检时的X光胸片能不能做?”“不小心摔了一跤,医生建议拍X光查骨折,会不会伤到宝宝?”孕期遭遇需要拍X光的情况,准妈妈们往往陷入两难,既担心检查的辐射影响胎儿,又怕耽误病情。其实,X光检查的辐射风险并非绝对,了解辐射的本质和安全边界,才能做出理性判断
一、先搞懂:X光辐射是什么?
X光属于电离辐射,能穿透人体组织并在胶片或探测器上形成影像,帮助医生观察骨骼、肺部等部位的结构。电离辐射的特点是能量较高,可能破坏细胞内的DNA结构。但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剂量密切相关:剂量越高,风险越大。剂量低于一定阈值时,风险可忽略不计。
自然界中存在天然辐射(如宇宙射线、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每个人每年都会受到约2.4毫西弗(辐射剂量单位)的天然辐射,相当于一次胸部X光检查剂量的几十倍。医疗检查中的X光辐射剂量通常较低,比如,一次胸部X光的剂量约0.01-0.1毫西弗,四肢X光约0.001-0.01毫西弗,腹部和盆腔X光相对较高,但也远低于可能导致胎儿损伤的阈值。
二、胎儿对辐射的敏感时期
胎儿的辐射敏感性随孕周变化,不同阶段的风险存在差异:
(1) 孕早期(0-12周)是胚胎器官分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受孕后2-8周,细胞分裂旺盛,对辐射最敏感。此时若受到高剂量辐射(超过50-100毫西弗),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生长迟缓的风险。但常规医疗X光检查的剂量远低于此,一般不会导致这类问题。
(2) 孕中期(13-27周)胎儿器官基本形成,辐射敏感性下降,但仍需避免高剂量辐射。此阶段辐射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增加认知功能异常的风险,但同样需要达到较高剂量才会显现。
(3) 孕晚期(28周以后)胎儿各器官已发育成熟,辐射敏感性进一步降低,此时辐射导致畸形的风险极低,但高剂量辐射可能增加胎儿患癌风险(这种风险本身概率极低,且与自然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
需要强调的是,“风险存在”不代表“一定会发生”。医疗检查中的辐射剂量通常不会达到危害阈值,无需过度恐慌。
三、孕妇能拍X光吗?分情况看待
1.这些情况可以拍
当检查的获益远大于潜在风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X光检查。比如:
(1) 怀疑肺炎、肺结核等严重肺部疾病,胸部X光有助于明确诊断,避免疾病进展影响母婴健康。
(2) 发生骨折(如摔倒导致四肢骨折),不及时拍X光可能延误治疗,影响孕妇活动和营养吸收。
(3) 怀疑肠梗阻、尿路结石等急症,腹部X光可能是必要的诊断手段,需权衡利弊后进行。
医生会采用最低合理剂量原则,调整曝光参数,减少辐射剂量,并对非检查部位进行铅防护,最大限度降低胎儿受照剂量。
2.这些情况应尽量避免
非紧急情况下,孕早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X光检查,尤其是腹部、盆腔部位的检查。比如常规体检中的胸部X光,若孕妇没有咳嗽、胸痛等症状,可推迟到产后进行。牙齿X光(如全景牙片)若不是治疗必需,也建议延后。
但需注意,尽量避免不代表绝对禁止。如果医生评估后认为检查对孕妇健康至关重要(如怀疑肺癌),即使在孕早期,也应在防护措施到位的前提下进行。
四、孕期辐射防护的正确做法
1.主动告知怀孕情况
就诊时务必主动告知医生自己已怀孕或可能怀孕,尤其是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以便医生评估检查的必要性,选择更安全的替代方案(如超声、磁共振,磁共振无辐射,孕期安全性较高)。
2.做好防护措施
若必须进行X光检查,要求医护人员使用铅防护用品遮盖腹部、盆腔、甲状腺等敏感部位,减少辐射暴露。检查时尽量缩短曝光时间,避免重复检查。
3.避免非必要检查
孕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辐射暴露,如非急诊不做CT(CT辐射剂量高于X光,如腹部CT剂量约10-30毫西弗),优先选择超声或磁共振。
4.理性看待辐射风险
了解常规X光检查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危害阈值,避免因过度焦虑影响孕期情绪。焦虑本身对胎儿的影响,可能比低剂量辐射更大。
五、结论
孕妇并非绝对不能拍X光,关键是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当检查对孕妇健康或生命至关重要时,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进行检查,收益远大于潜在风险。非紧急情况下,可推迟非必需的X光检查。医生会根据孕周、检查部位和病情,制定最安全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