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龙书  单位:五莲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发布时间:2025-07-02
897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高温相关急症,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身体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容易导致体温升高,出现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的严重反应。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调节能力下降,以及患有基础疾病,对高温刺激的耐受力减弱;儿童因皮肤散热机制尚未发育完全、活动量大、体液调节能力弱,同样容易出现中暑症状。随着全球气温逐年升高,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发生,中暑的风险也日益上升,家庭对高温季节的科学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了解中暑的早期表现、合理进行预防与急救,才能有效守护家中老人和小孩的健康安全。

一、中暑的类型与常见表现

中暑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类,轻度包括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常表现为头晕、出汗过多、面色苍白、脉搏加快;重度中暑则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高热、抽搐,甚至危及生命。老年人中暑常因身体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能力减弱,症状起初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低血糖或基础病发作,延误处理。小儿中暑时则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食欲下降、嗜睡、皮肤发红或干燥。家庭成员需要了解这些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降温处理并送医,避免中暑进一步加重。

二、居家防暑的环境管理

高温天气下家庭应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通风,白天拉好窗帘以阻挡强烈日晒,使用空调或电风扇调节室温,但注意温差不宜过大,避免冷风直吹。定期开窗换气,预防空气滞留造成湿热聚集。夜间若使用空调,应设定适宜温度并开启除湿功能,防止温差引发不适。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婴幼儿可安排在室内温度最稳定的房间,避免阳光直射和空气不流通的角落。同时,家庭要减少高温时段的厨房操作,使用隔热材料覆盖屋顶或窗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热负荷。

三、合理穿着与饮食调节

高温天气下的穿着应以宽松、浅色、透气为宜,棉质衣物能够帮助汗液蒸发和体温调节。老年人不宜穿着过多,避免因“怕冷”穿厚衣服导致热量积聚。儿童衣着要随气温变化及时调整,外出时可佩戴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饮食方面,应注重补水,避免等到口渴才喝水,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口渴感迟钝,需定时饮水。儿童在大量运动或出汗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食物选择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和高糖饮料,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新鲜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和水分,是夏季理想的防暑食物。

四、出行与活动时间管理

避免在中午至下午三点的高温时段外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出活动应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段。如需外出,应选择遮阳良好的路线,并随身携带水壶、湿巾、便携小风扇等降温物品。儿童在户外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家长要密切关注其面色、精神状态等信号。老年人步行或散步时应有人陪伴,并避免进行高强度运动或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必要时可涂抹防晒霜以减少皮肤损伤。乘坐车辆时不要将儿童或老年人单独留在封闭车内,以防发生热射病等严重后果。

五、应急处理与家庭备用物资

当发现中暑先兆,如出汗过多、头昏乏力、面色潮红,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身或用电扇辅助降温。如出现高热、意识模糊、呕吐或抽搐等重度中暑表现,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持续进行物理降温。家庭可准备一些常用物品,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中成药,在医师指导下用于轻度中暑的初步处理。婴幼儿和年老体弱者发生中暑风险高,不建议私自服药,应以降温和送医为主。平日也可通过家庭健康教育,提升老人对高温风险的认知能力,教会孩子及时表达不适感,让防暑意识根植于日常生活。

六、重点人群的额外关注

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在高温环境中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心律失常或脑供血不足,需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合理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儿童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差、喜欢奔跑玩耍,特别是学龄前和低年级儿童更易忽视体力消耗,需家长加强监督与引导。有条件的家庭可结合体温计、血压计等家用设备,及时掌握家中高风险成员的身体状况,提高预警与反应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居家防护措施,家庭可有效降低中暑风险,保障老人和孩子在炎热季节的健康安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