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永新  单位: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1487

慢性胃炎是现代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让患者饱受困扰。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调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会波及全身健康。本文将从中医视角解析慢性胃炎的调理方法,助您科学“养”胃。

饮食调养:温软易消化,严守忌口关

饮食调养是慢性胃炎康复的基石。日常饮食应遵循“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的原则。少食多餐能减轻胃的消化负担,定时定量有助于脾胃形成规律的消化节律,细嚼慢咽则能让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便于消化吸收。

在食物选择上,宜多食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小米粥富含维生素B族,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山药粥中的山药含有黏液蛋白,可保护胃黏膜;南瓜汤里的南瓜富含果胶,能缓解胃部不适;红枣则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对脾胃虚弱者大有裨益。同时,要严格忌口。辛辣、油腻、生冷、过硬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饮、坚果等,都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

中药调理:辨证施治,标本兼顾

中医会根据慢性胃炎的不同证型,采用个性化方剂进行调理。

脾胃气虚:此类患者常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可选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或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来健脾和胃。

肝胃气滞:表现为胃脘胀痛、情绪抑郁,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等)可疏肝理气,缓解症状。

胃阴不足:患者会出现口干舌燥、胃隐痛等情况,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等)能滋阴养胃。

寒邪犯胃:胃脘冷痛、喜温喜按是其典型表现,理中丸(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可温中散寒。不过,中药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针灸与穴位按摩: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和穴位按摩是中医调养脾胃的有效手段。针灸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可健脾和胃)、中脘(能缓解胃部不适)、内关(可调节胃肠功能)。一般每周进行2-3次针灸治疗,疗程视病情而定。穴位按摩则更为简便,患者每日可自行按摩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中脘(脐上4寸),每次10-1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

身心同调,增强体质

情志对脾胃的影响不容忽视。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加重胃炎症状。因此,保持心情舒畅至关重要。患者可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能让脾胃在夜间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适度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动作舒缓,非常适合慢性胃炎患者。此外,还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夏季少吹空调,冬季可佩戴护腰,防止寒邪侵袭脾胃。

慢性胃炎的调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从饮食、中药、情志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持之以恒。通过中医的调养方法,恢复脾胃功能,不仅能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复发,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脾胃和良好的身体状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