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意和  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1303

引言:为何一次摔倒可能成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对年轻人来说,摔一跤或许只是皮外伤,但对老年人而言,一次跌倒可能引发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股骨近端骨折。这种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类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300万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其中80%以上为股骨近端骨折,而这一群体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30%。为何看似普通的跌倒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一切要从骨骼的“无声退化”说起。

一、股骨近端骨折的高危人群与预警信号  

1. 骨质疏松:骨骼脆弱的“无声杀手”

骨质疏松是股骨近端骨折的核心诱因。随着年龄增长,骨量流失加速,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速度远超骨形成,骨骼强度显著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高危信号:身高缩短、驼背、轻微碰撞后腰背疼痛。  

检测手段:骨密度检查(如双能X线吸收法)、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如血清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2. 肌肉萎缩与平衡能力下降  

老年人肌肉量减少(尤其是髋周肌群)、神经反射迟钝,导致步态不稳,跌倒风险增加。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跌倒发生率达30%,其中10%会引发严重损伤。  

高危信号:行走缓慢、需扶墙或家具支撑、频繁绊倒。  

3. 慢性疾病与药物影响

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肺病等基础疾病会削弱机体修复能力。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哮喘、类风湿患者)会加速骨质流失;镇静类药物可能增加头晕和跌倒风险。  

4. 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

吸烟、酗酒、缺乏日照、低钙饮食等不良习惯会加剧骨质疏松。居家环境中的湿滑地板、杂乱物品、无扶手卫生间也是跌倒隐患。  

 二、预防策略:从日常细节阻断骨折风险  

1. 强化骨骼:营养与运动双管齐下

饮食建议:每日摄入1000-2000mg钙(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和800-1000IU维生素D(鱼类、蛋黄),必要时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  

抗骨质疏松药物:双膦酸盐、地舒单抗等可抑制骨吸收;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2. 增强肌力与平衡训练  

运动方案:每周3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阻力带训练,重点锻炼下肢和核心肌群。  

平衡训练:单腿站立、脚跟行走等可提升协调性,降低跌倒概率。  

3. 居家安全改造  

防滑措施:浴室铺设防滑垫,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杂物堆积。  

照明优化:夜间使用感应灯,避免摸黑行走。  

4. 定期监测与风险评估

骨密度筛查:建议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每2年检测一次。  

跌倒风险评估:通过“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等工具评估平衡能力。  

 三、骨折后的治疗选择:手术是关键  

手术的必要性

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并发症风险极高。研究显示,老年患者术后24-48小时内下床活动,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股骨颈骨折:常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3天即可负重。  

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如PFNA)微创且稳定性强。  

2. 围手术期管理  

多学科协作(骨科、心内科、麻醉科等)可优化基础疾病控制,减少手术风险。术后需密切监测感染、血栓及营养状态。  

四、康复与长期管理:避免二次伤害  

1. 早期康复介入  

术后第一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踝泵运动、肌肉等长收缩。  

逐步负重:2-4周后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避免关节僵硬。  

2. 生活方式调整

戒除烟酒:吸烟影响血液循环,酒精加剧骨质流失。  

心理支持:焦虑和抑郁会延缓康复,家属需给予充分关怀。  

3. 长期随访

即使骨折愈合,仍需定期复查X线或MRI,监测股骨头坏死(5年内发生率约15%)。  

结语:警惕高危信号,把骨折风险降到最低

股骨近端骨折的可怕之处,在于其背后隐藏的骨骼整体退化与全身健康危机。但通过识别高危信号、早期筛查与科学干预,我们完全可以将骨折风险降到最低。记住:每一次对腰背疼痛的关注、每一次肌肉训练的坚持、每一次药物清单的梳理,都是对骨骼健康的守护,更是对晚年生活质量的投资。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