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不仅是简单地配合医师手术,还需要以病人为基点,与病房之间开展一种连续的、有规划的护理工作。
1、术前护理
1.1术前随访
护理人员需要选择适合患者入院精神状态的时间和环境,与其进行亲切的交谈,交流内容同时要考虑到患者的教育水平、个性特征、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护理人员可以先通过介绍自己获得患者的信任,进而提供护理环节的专项指导。通过掌握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及术前准备情况,在门诊及病房了解有无特殊检查或治疗,以及有无饮食限制及禁忌症等情况,在手术前一日还需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科室及手术名称。
在此期间需向患者耐心解答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让患者了解手术目的、手术时间、术前注意事项、麻醉、切除部位、术后康复以及饮食指导等信息。要化解患者的陌生感,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并且医护人员要仔细审查患者所有检查项目的完整性、腕带上字迹的可读性、手术部位,以及对患者全身皮肤状况和周围静脉进行评估。
1.2迎接患者程序
在迎接患者方面,可采用无缝隙迎接模式,接手术患者的护士与病房医护人员交接,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室日班护士对接,日班护士与本患者的巡回护士对接,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清点。
2、术中护理
2.1注重患者需求
依据麻醉类型,提前准备好床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可主动介绍室内周边环境,告知患者麻醉后会出现的问题和感受,取得病人的配合。对一些年龄大的病人,应注意语气温和,动作缓慢,防止因操作粗暴引起损伤或病人不合作。做好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和准备工作,如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师及护士的姓名、职称等,或向病人描述一些令人愉快的事、美好的景致等,帮助病人恢复平静而良好的心态。遇到特殊情况时,医护人员需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失措,增加患者自身的心理负担。
2.2安抚患者家属
(1)心理引导:当患者家属感到焦虑时,医务人员应该积极地与他们进行交谈,详细说明手术的意义、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以减轻其紧张情绪;此外,可以为他们准备一张长椅,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和耐心等待手术结果。(2)沟通引导:由于患者的特殊性,手术治疗比其他治疗方案风险更高,特别是大手术、特殊部位的手术。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修养,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相关知识,以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3、术后护理
3.1术后交接
术后,应清洗患者皮肤上的消毒液和血迹,以确保安全和健康,并轻柔地帮助患者整理手术衣裤,打电话通知病房做好准备,护送患者到病房。患者手术后回到病房,医护人员需要叮嘱其术后注意事项。患者在麻醉手术后需要一个清醒期,此期间可能会出现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及体征。
3.2术后回访
针对不同的手术患者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常识,调查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程度,并依据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保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优质护理。
3.3术后观察
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观察其心理和情绪变化。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是否有呼吸困难、肺部感染、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表现。如有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记录处理情况。
结语:遵循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专业、舒适的护理服务。在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方面,护理好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专业精神,有利于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完成手术,争取病人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