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苗苗  单位:广元市利州区嘉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5
911

说到手足口病可能大家都有听说过,但是究竟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又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什么是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好发年龄是5岁以下儿童,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传播方式是密切接触传播,比如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品等;也可通过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引起感染。本病传染性强,易在托幼机构内流行和家庭聚集性发病。

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与什么有关

肠道病毒感染是引发该病最主要的原因,最为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后在咽喉部、淋巴结大量复制并释放入血,影响患儿皮肤及黏膜、神经、呼吸系统等。

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患儿临床症状会根据疾病发展过程而有所不同:

第1期(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皮疹,可伴有流涕、食欲下降、咳嗽等。典型皮疹多分布在手、足、口、臀等部位,以丘疹、疱疹、斑丘疹常见,皮疹一般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本期是普通型,绝大多数患儿可治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患儿可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多发生在病程的1~5天内。本期为重症病例的重型,大多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该期可出现冒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呼吸和心率增快等症状;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属于重症病例的危重型。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部分患儿可在第3期的基础上病情迅速进展,该期病死率较高。出现气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心动过速(个别是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心肺衰竭表现;亦可出现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严重脑功能衰竭的表现。

第5期(恢复期):患儿体温、心肺功能及神经系统受累症状逐渐恢复,少数患儿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确诊手足口病之后怎么办

一般治疗及护理:确诊手足口病后应隔离2周左右,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居住环境和物品的消毒,推荐选择中(高)效含氯(溴)消毒剂,75%酒精无效;用过的被褥可在阳光下暴晒;确保摄入充足的水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做好口腔护理,饭前饭后漱口,可用棉棒蘸淡盐水清洁口腔;部分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患儿可出现疼痛及痒感,皮疹不局限于手、口、足及臀部,要做好皮肤护理,避免剧烈抓挠皮疹导致皮疹破溃、感染,为患儿选择宽松舒适柔软的衣物;高热者积极控制体温。

结合病因病症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特异性治疗手段。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疗效。出现心肺功能及神经系统受累的重症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给予相关的治疗,如严重颅内高压或脑疝时,可选择甘露醇降颅内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时,以扩血管治疗为主。血压下降时,可选择多巴胺、肾上腺素等正性肌力及升压药物。持续高热、脑脊髓炎以及危重病例可酌情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

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一般预防措施:预防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素生活中,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认真洗手,户外活动回家及时清洁双手。避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每天清晨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居住及生活环境清洁,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要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可带孩子坚持户外运动,多晒太阳,以提高免疫能力。

接种疫苗:目前的疫苗主要是预防由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12月龄前完成接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