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月嫦  单位:合浦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4
2449

术后留置导尿管是帮助患者排尿、减轻膀胱压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对妇科术后卧床患者,是保障恢复的关键。但作为侵入性器械,护理不当易引发感染、损伤等并发症,延长康复时间。掌握正确的自我观察与护理方法,能有效避免感染和不适。

感染的预防措施

尿路感染是留置导尿管最常见的并发症,留置超过 72 小时发生率显著上升,做好预防是护理核心。

保持尿道口清洁是第一道防线。每天用 38-40℃温水清洗尿道口及会阴部:女性分开大小阴唇,从尿道口向肛门擦拭,避免反向操作;男性翻开包皮,清洗阴茎头部冠状沟。清洗后用医用纱布或纸巾轻拍干燥。需加强消毒时,按指导用 0.5% 碘伏棉球擦拭,每日 1-2 次,范围以尿道口为中心向外扩展 5 厘米。

妥善固定导尿管可减少摩擦损伤。常用两种固定方式:一是用专用贴固定在大腿内侧,松紧容一指为宜;二是卧床患者固定在下腹部,减少翻身牵拉。固定后随时检查,松动及时请医护人员更换。翻身、下床时动作轻柔,避免导管突然受拉。

保证引流袋位置正确防尿液逆流。引流袋必须始终低于膀胱水平(耻骨联合下方),不可高于腰部。下床时用挂钩固定在裤子侧面,不接触地面;睡觉时挂床沿,避免床栏挤压,同时检查导管有无扭曲。普通引流袋每周换 1-2 次,抗反流引流袋每 2 周更换,破损或污染立即更换。

缓解不适的方法

留置期间,导管刺激尿道黏膜可能引发下腹胀痛、尿道口刺痛等不适,掌握缓解方法可减轻痛苦。

下腹部胀痛时先查导管是否通畅,观察有无扭曲受压,发现异常可调整体位捋顺导管。若通畅仍胀痛,可能是膀胱痉挛,可深呼吸、轻揉下腹部,或用低于 50℃的热水袋隔毛巾热敷。无效且加重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排查堵塞或潴留,必要时冲洗或更换导管。

尿道口刺痛多因摩擦或尿液刺激。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少量渗尿后及时擦拭。刺痛轻时,清洗后涂医护推荐的凡士林或润肤膏;刺痛明显伴红肿,可能是炎症,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调整导管位置或给予消炎治疗。

患者需合理安排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快速转身,以防加重摩擦;也可在指导下适当进行床上活动,如缓慢翻身、屈伸下肢,促进循环。

自我观察的要点

留置期间,患者及家属要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这是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关键。

观察尿液:正常为淡黄色透明,每日尿量 1000-2000 毫升。颜色变深呈浓茶色可能是饮水不足;淡红色至鲜红色血尿可能是黏膜损伤或出血;混浊有絮状物、腥臭味提示感染;连续 4 小时尿量少于 100 毫升或 24 小时少于 400 毫升,可能是肾功能异常或堵塞,这些情况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观察导管通畅性:留意尿液是否持续滴出、引流袋尿量是否增加。引流中断、管内有血凝块,或有强烈尿意但尿量未增,需及时报告处理。

观察尿道口及周围:正常应无红肿渗液。若周围皮肤红肿疼痛,可能是感染或刺激;有脓性或血性渗液,提示严重感染或损伤,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其他注意事项

患者需保证每日充足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约8-12杯水),为冲洗尿道、减少感染风险,建议每隔2-3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水。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要按医生指导调整饮水量,少量多次饮水,防止腹胀不适。

患者严禁自行拔除导尿管,导尿管末端球囊含10-15毫升生理盐水用于固定。擅自拔管可能致尿道损伤、出血甚至撕裂,需手术修复。拔管由医护人员评估决定,拔管前先抽尽球囊液体。若导尿管异常,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勿自行处理。

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护导尿管完整性。活动时避免导尿管被夹闭、挤压或牵拉,穿脱裤子时应先妥善放置导尿管,防止意外损伤。若导尿管破损、漏气或连接处松动漏尿,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更换,防止污染和增加感染风险。

总之,术后留置导尿管护理需医患密切配合。患者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感染预防,缓解不适,密切观察异常。如此才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护理中患者如有疑问或不适,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便得到及时处理和指导。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