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血糖含量过高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血糖高主要是由于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长期患病的患者会在各种组织、器官等方面出现一定的功能障碍。一旦患病,科学护理很是关键。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可以分为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继发性糖尿病。
I型糖尿病常见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它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代谢;II型糖尿病多发于40岁以后,大多数患者体重超重或肥胖,且肥胖越明显,越容易患II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的孕妇,在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例如胰腺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药物影响等。
糖尿病危害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因糖尿病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神经系统损害:糖尿病可导致神经炎、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严重时可能引发糖尿病足和自主神经障碍。
肾脏疾病:糖尿病可损伤肾小球,导致糖尿病肾病,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
眼部疾病: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力模糊、视野缩小,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足部病变: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和血管损害,使患者易患足部病变,表现为溃疡、坏疽,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糖尿病的病程较长,患者要经历漫长的治疗过程,这不免会影响其心理感受,使其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因此,无论是护士,还是病人家属,都需要注重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予以病人一定的心理暗示,增强病人自信心。
饮食护理:每日应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蛋白质适量的饮食,严格控制总热量摄入,按照三餐热量平均分配的原则,落实少食多餐,以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
足部护理:建议选择透气性较高且袜口相对较松的袜子,在每日穿鞋前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同时,患者要注重对足部的护理,每日观察自己的足部是否有不适、肿胀等现象,在泡脚时水温应控制在37℃左右(不宜过高),洗完后要用干毛巾擦干脚面、脚背及脚趾缝,每次行走一刻钟后需要坐下来休息片刻。
适当运动:可增强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糖在生理组织内的利用效率,这对降低血糖和减少尿糖具有良好作用。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慢走、太极拳等。在运动完毕后,病人要酌情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密切监测血糖情况。
夜间低血糖护理:在日常饮食中遵循定时定量的原则,建议多食用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并正确处理好饮食、运动与药物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以控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用药护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未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容易处于较高水平,持续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组织与器官便会受到损害。医生为患者开具药物,嘱咐患者注意休息,按时服用药物。医生还会建议患者日常多运动,消耗糖分,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监测护理: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血糖可以通过家庭血糖仪进行,通常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测量,包括空腹、餐前和餐后等时间点。根据医生的指导,确定合理的血糖目标范围,并记录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饮食控制策略。此外,还应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它能反映过去数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衡量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