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莉  单位: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5
350

高血压和糖尿病,这对“难兄难弟”常相伴而行,严重威胁着心、脑、肾、眼等器官的健康。精准监测血压与血糖,如同掌握健康的“晴雨表”,是有效管理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基石。然而,居家监测中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暗藏诸多细节陷阱。掌握科学方法,才能让每一次测量都成为守护健康的可靠哨兵。

一、血压监测:捕捉无形的压力波动

1.选择可靠“武器”:电子血压计是首选

类型选择:推荐使用经过验证(如ESH、BHS、AAMI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袖带尺寸:袖带气囊大小至关重要!气囊宽度应覆盖上臂围的80%,长度需覆盖上臂围的至少80%。

定期校准:电子血压计并非永久精准,建议每年或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校准。

2.创造精准测量的“黄金环境”

静心准备:测量前30分钟内避免吸烟、饮用咖啡或浓茶、剧烈运动,静坐休息至少5分钟。

正确姿势:坐于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地面。裸露上臂(或穿薄层单衣),将袖带中心置于心脏同一水平高度。保持安静不说话。

3.规范操作:细节决定成败

按说明书正确缠绕袖带,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按下开始键,测量过程中保持静止不动,不要说话。测量时间点:初诊或调药期建议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测一次。病情稳定期每周选择1-2天,早晚各测一次。特殊情况感觉不适(头晕、头痛、胸闷)时随时加测。

4.忠实记录:数据背后的故事

详细记录:每次测量需记录日期、时间(精确到上午/下午)、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备注关键信息:测量前是否服用降压药、测量时是否有不适症状(如头晕)、测量前30分钟内的活动(如刚爬楼梯)。

二、血糖监测:追踪身体的能量密码

1.选对“侦察兵”:血糖仪与试纸

血糖仪选择:选择操作简便、读数清晰、经过认证(如ISO15197:2013标准)的可靠品牌。

试纸是关键:购买正规渠道、在有效期内的试纸。妥善保存,避免高温、潮湿、阳光直射,使用后立即盖紧瓶盖。

采血针:使用一次性无菌采血针,每次更换,避免感染和疼痛加剧。

2.规范采血:指尖上的艺术

清洁双手: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净双手,擦干,消毒后待酒精完全挥发干燥后再采血。

选择采血部位:通常选择手指两侧,避免使用同一部位反复采血,轮流更换手指。

3.掌握监测频率与时间点:个体化是关键

频率依据:监测频率需根据糖尿病类型、治疗方案(尤其是否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情况、病情稳定性、有无低血糖风险等因素,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

常见时间点及意义:

空腹血糖(FPG):早晨起床后,至少8小时未进食(饮水除外)时测量。

餐前血糖:午餐、晚餐前测量。

餐后2小时血糖(PPG):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量。

睡前血糖:评估夜间低血糖风险,指导是否需要睡前加餐或调整药物。

4.精准记录:构建血糖地图

详尽记录:每次测量记录日期、时间点(如“早餐后2h”)、血糖值。

关联信息至关重要:记录当餐饮食内容及大概分量、药物名称及剂量、运动情况、身体感受、特殊事件(如感冒、压力大)。

每一次精准的测量,都是对健康的深情守望。血压计上的数字,血糖仪显示的数值,并非冰冷的符号,而是身体发出的宝贵信号。掌握科学的监测方法,养成持续记录的习惯,在高血压与糖尿病的漫长管理道路上,让每一次规范测量,都成为您筑起健康防线的坚实砖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