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家人突发脑卒中(中风),看着他们失去行动能力,许多人会陷入迷茫:难道只能眼睁睁等待身体恢复?其实,科学的康复护理能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能力。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康复护理帮助患者重获生活质量。
一、康复护理,抓住“黄金3早”
脑卒中发生后,康复护理越早介入,恢复效果越好。记住“3个早”原则:
1.早启动:发病48小时后,只要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康复护理。哪怕患者还在卧床,也能通过被动活动关节,预防肌肉萎缩。
2.早训练:康复训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卧床期、坐起期、站立期到步行期,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训练重点,逐步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
3.早居家: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是康复的关键,占整个康复过程的80%。掌握正确的居家护理方法,能让患者持续进步。
二、分阶段康复训练,从卧床到行走
1.卧床期:防压疮,护关节
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与关节僵硬。家属需每2小时帮患者翻身,先弯曲双腿,一手扶肩、一手扶膝缓慢转向,用枕头垫好背部和膝下。每日为患者活动肩、肘、腕、指、髋、膝、踝关节,各做5-10次屈伸、旋转动作。
2.坐起期:防跌倒,练核心
病情好转后,逐步开展坐起训练。先将床头摇高30°,适应后增至90°,单次不超30分钟。坐起时家属于患侧保护,同时指导患者练习“桥式运动”:屈膝抬臀保持5秒,每天10-15次,锻炼腰腹力量。
3.站立期:稳站立,移重心
扶站训练时,家属于患者身后扶腰,助其扶床栏站立,每次3-5分钟,每天3次。站稳后,引导患者将重心在健侧与患侧间交替移动,增强平衡感。
4.步行期:用辅具,纠步态
初期使用四轮助行器,家属扶腰带保护。针对拖步,可在地面贴胶带标记;膝盖内扣则用弹力带绑于双膝外侧,辅助矫正步态。
三、语言与吞咽康复,每天练“嘴部体操”
1.语言训练
从简单的单字开始,如“啊、妈、爸”,慢慢过渡到词语,像“喝水、吃饭”,再到完整的句子,比如“我要喝水”。可以准备一些图片卡片,指着苹果卡片,让患者说出“苹果”,每天练习3次,每次15分钟,帮助患者重新找回语言能力。
2.吞咽训练
吞咽训练前需先评估吞咽功能。食物选择从糊状(如米糊、果泥)开始,逐步过渡到软食、小块食物,避免干硬、粘性大食物。进食时应小口进食,每口约5-10毫升,待前一口吞咽完成后再吃。可辅助患者低头收下巴或轻推喉结上方帮助吞咽。饭后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防感染。若发生误吸,立即让患者侧头,轻拍背部促使异物排出,必要时就医。
四、日常生活护理,让患者独立生活
日常生活护理关乎患者生活质量。穿衣遵循“先患侧、后健侧”,如穿衬衫时先套患侧袖,再穿健侧并整理。进食时用防滑垫固定碗盘,选粗柄勺方便抓握,食物切成小块,避免汤圆等易噎食的干硬、粘性食物。如厕时安装马桶扶手、铺设防滑垫,鼓励患者自主尝试,家属在旁守候,兼顾安全与尊严。
五、心理支持,走出情绪低谷
脑卒中患者常常会陷入抑郁、焦虑和自卑的情绪中,觉得自己成了家人的负担。家属每天要留出10分钟,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不要说“别想太多”这种敷衍的话,而是真诚地问:“你今天好像不太开心,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记录下患者每天的小进步,比如“今天自己穿了一只袜子”“能说完整的一句话了”,贴在显眼的地方,让患者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重燃康复的信心。
六、预防并发症,做好4件事
1.防肺部感染:卧床患者需要每天拍背排痰。家属手掌呈杯状,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轻拍打患者背部,每次5分钟,帮助痰液排出。
2.防深静脉血栓: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被动或主动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屈伸膝关节)。无法自主活动者,家属需从脚踝向大腿方向按摩小腿肌肉。卧床时将下肢抬高15°-30°,高于心脏水平,且不穿紧身衣物,避免下肢长时间下垂。
3.防便秘:多给患者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固定时间让患者坐马桶,即使没有便意也尝试一下,必要时按照医生嘱咐使用开塞露。
4.防跌倒:家里要去除门槛、电线等障碍物,在走廊安装扶手,患者行走时,家属保持一臂距离跟随保护。
脑卒中康复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科学方法的“马拉松”。家属的陪伴和正确护理,能帮助患者一步步恢复健康,重拾生活的质量与信心。坚持每天1小时的规范康复护理,就能看到患者越来越好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