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婷婷  单位:仁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仁化县卫生监督所)  发布时间:2025-04-25
633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枢”,承担着代谢、解毒等重要职责,而肝炎的隐匿性使其成为威胁生命健康的“沉默杀手”。许多肝炎早期症状隐匿,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早防早治对守护肝脏、降低危害极为关键。

一、肝炎的认知:分类及传播途径

1.肝炎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病毒性肝炎,由5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药物性肝炎,由药物副作用导致,常见于长期服药或药物过敏人群;酒精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肝脏损伤;脂肪性肝炎,肝脏脂肪堆积引发炎症,常伴随肥胖或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导致炎症。

2.肝炎的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常与饮食卫生相关。如生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不干净的水,病毒会从消化道入侵。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包括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无防护的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分娩时感染)。

二、肝炎早防是关键:构筑健康防线

1.早期筛查:发现隐匿的“沉默肝病”。定期体检:普通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高危人群,如有肝炎家族史、慢性肝病患者、经常输血、静脉吸毒、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等,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包括肝功能、肝脏超声、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检测等检查。

2.疫苗接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甲肝疫苗:高危人群(如经常外出就餐者、卫生条件差地区居民)建议接种疫苗,国内外均已成功制备了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其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均已得到肯定。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已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新生儿需在出生24小时内及时接种;成人高风险人群(如医务工作者、乙肝患者家属等)应补种疫苗。戊肝疫苗:高危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建议接种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戊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

3.阻断传播链:切断传播途径。“粪-口”途径阻断:改善个人卫生状况,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加强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管理,做好水源保护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母婴阻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避免通过母乳传播。血液与性传播防控:避免与他人共用器具,如针头、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等;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接种乙肝疫苗;发生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

4.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尽量不吃路边摊;饮用水要确保安全,不喝生水,家庭饮用水可选择煮沸或使用合格净水器净化。

5.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坚持健康饮食,保持适宜体重,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减轻精神压力。

三、肝炎早治是希望:把握逆转时机

1.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肝炎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像身体乏力、易疲劳、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肝区隐痛等,一旦出现这些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

2.确诊肝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甲肝、戊肝: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患者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多数能恢复健康。乙肝、丙肝: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损伤,延缓病情发展。目前乙肝虽难以完全治愈,但规范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病情;丙肝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多数患者能实现临床治愈。

肝炎早防早治是一场全民健康保卫战,需要个人、医疗机构和社会多方联动。从生活方式干预到科学治疗,每一步都是筑牢肝脏健康屏障的关键。相信通过各方努力,定能有效控制肝炎传播,让更多人免受其害,守护生命健康,拥抱美好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