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惠病。在众多降压药物中,沙坦类药物(ARB)凭借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线隆压药物,常用药物中,替米沙坦和奥美沙坦降压作用较强,厄贝沙坦和坎地沙坦在肾脏保护方面较强,氯沙坦降压同时有降尿酸作用。今天就让有着10年余高血压管理经验的陈医生深入解析服用沙坦类药物的“三要三不要”原则。“三要”:科学服药的核心原则1.要按时定量服药,保持血药浓度稳定
沙坦类药物的降压作用具有长效性,多数品种每天只需服用1次(如氯沙坦、缬沙坦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服药时间可以随意。血压在一天中呈“勺型”波动(清晨和下午较高,夜间较低),因此通常建议在清晨起床后空腹服用,这样能让药物浓度高峰与血压高峰同步,有效控制全天血压。
2.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服用沙坦类药物后,建议每周至少测量2-3次血压,并记录数值,以便医生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剂量。此外,用药初期(前2-4周)需格外关注肾功能,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患者需定期检查血肌酐和血钾水平。
单一沙坦类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压时(如血压≥160/100mmHg或高危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联合其他降压药(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例如,沙坦类+氢氯噻嗪的组合可增强降压效果,同时抵消沙坦可能引起的
水钠潴留问题。联合用药原则: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搭配药物。“三不要”:避免用药风险的关键禁忌
1.不要随意停药或擅自增减剂量
有些患者发现血压控制稳定后,会自行停药或减少剂量,认为“是药三分毒”,想减轻药物负担。但这种做法非常危险: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跳性升高,甚至引发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脑病);随意减量则可能使血压长期控制不达标,失去药物对心肾的保护作用。
2.不要在特殊情况(如怀孕脱水)时服用
沙坦类药物明确禁用于孕妇,因为其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如肾脏损伤、颅骨发育不全等),孕妇若发现怀孕,需立即告知医生并更换降压药(如拉贝洛尔)。当身体处于脱水状态时(如腹泻、大量出汗),也应避免服用,因为脱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服药后可能加重低血压,出现头晕、之力,甚至晕贼。
注意场景:夏季高温天气、运动后、胃肠炎呕吐腹泻时,需先补充水分,待身体状态恢复后再按关嘱服药。
3.不要忽视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沙坦类药物与某些药物联用时需谨慎,例如:与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联用可能增加肾功能损伤风险;与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联用可能导致血钾升高。此
外,少数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干咳等副作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忍受或随意换药。用药提醒: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包括具体药名和剂量,以便医生评估其他药物的联用安全性。
沙坦类药物的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三要三不要”,服药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1.服药方式:多数沙坦类药物不受食物影响,可空腹或随餐服用,但个别药物(如厄贝沙坦)可能建议空腹服用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具体需遵医嘱。
2.储存方法:避光、密封、室温保存,避免受潮或高温,过期药物严禁服用。
3.特殊人群:老年人服用时初始剂量可减半,逐步调整:肝功能不全者需选择经肾脏代谢为主的品种(如氯沙坦)并监测肝功能。科学用药,才能让沙坦类药物成为降压“好帮手”沙坦类降压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但前提是要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一按时服药、定期监测、合理联合,同时避免擅自停药、特殊情况误用和忽视药物相互作用。只有将用药细节落实到位,才能让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降压和器官保护作用,帮助患者远离高血压并发症的威胁。如果对服药方法仍有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就近的社区医生,切勿凭经验盲目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