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建婷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3
122

提到化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词是“辛苦”“脱发”“虚弱”。确实,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药物抑制和杀灭癌细胞,也会对身体正常细胞带来影响,让患者感到疲惫、恶心、食欲下降,甚至免疫力减弱。但医学上从不将化疗视为“摧毁”,而是一场身体与疾病之间的较量。化疗的本质,是帮助身体清除癌细胞的同时,让机体重新建立免疫防线。关键在于如何让身体承受得住,让患者在与病魔的对抗中保持体力、免疫力与希望。

中医如何理解化疗后的“虚”与“伤”

中医并不把化疗看作单纯的“毒”。它认为化疗药物虽然“攻邪”,但容易“伤正”。所谓“邪正之争”,就是身体正气与病邪之间的平衡。化疗后,人体正气受损,表现为气血亏虚、脾胃受困、阴阳失调,这正是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失眠、脱发、口干、便溏等症状的根源。中医认为,“虚者补之,损者复之”。调理的目的并不是抵消化疗的作用,而是在不干扰抗癌治疗的前提下,帮助身体恢复元气,让正气更强、体力更稳。

气血是“根”,脾胃是“源”

化疗后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胃口变差、恶心呕吐、吃不下饭。这在中医看来,是脾胃虚弱的表现。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运化不利,身体自然乏力、气短,甚至免疫力下降。

因此,调理首先要顾护脾胃。可通过温和的中药、针灸、艾灸或饮食调养来改善。如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可健脾益气,艾灸中脘、足三里可温阳和胃。饮食上建议少量多餐,清淡易消化,多吃粥、汤羹、炖蛋等软食。

阴阳平衡,才是身体的“防护罩”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在于阴阳平衡。化疗的药物虽然能清除癌邪,但属“攻伐之品”,长期使用容易耗伤阴液、损伤阳气。患者常表现为口干舌燥、盗汗、手脚冰凉、睡眠不安等。

中医调理会根据体质差异,灵活采用“养阴”或“温阳”的方法。比如阴虚火旺者,可用麦冬、沙参、玉竹等养阴清热;阳虚乏力者,可选人参、黄芪、肉桂等温阳益气。针灸则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体内气机运行,使阴阳重新协调。这种调理不是虚补,也不是盲目进补,而是通过辨证施治,让身体恢复自身的平衡能力。

扶正祛邪:中医调理的科学核心

中医常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句话其实可以用现代语言解释为:当身体免疫系统强大时,癌细胞更难生长;当身体虚弱时,癌细胞就有可乘之机。中医调理在化疗期间的作用,正是通过“扶正”来增强身体的耐受力,帮助患者更顺利地完成疗程。与此同时,中医并不排斥化疗的“攻邪”作用,而是与其相辅相成。

科学研究也表明,合理的中医干预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脱发、口腔溃疡等。它通过调节免疫、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修复,从而让身体在治疗中“更坚韧”。

情志调养:身体的“另一味药”

许多化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失眠、恐惧、易怒等情绪问题。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

因此,中医强调“治病先治心”。情绪稳定是体内气机顺畅的前提。可以通过太极、八段锦、冥想、穴位按摩等方式缓解压力;家人和医生的沟通与陪伴,也是最好的良药。在化疗中,心态的稳定不仅能减轻痛苦,还能改善身体反应。

饮食调养:滋养不等于大补

化疗后的饮食调养,既要补充营养,又要避免“滋腻碍胃”。中医提倡食疗为先,认为食物即药。患者应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多食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与抗氧化物;少吃油腻、辛辣、过甜的食物,以免生痰生湿、妨碍脾胃。适合的食疗包括:山药莲子粥可健脾养胃,百合银耳汤能润肺生津,黄芪炖鸡可补气固表。但食疗不是“盲补”,而是配合个体体质来“调补”。因此,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科学食养。

化疗是治病;中医调理是养身。两者并非对立,而是协同。中医不是让你逃避化疗,而是帮你更好地走完它;不是代替现代医学,而是补全身体自愈的那一环。一个身体若有坚韧的脾胃、平和的情绪、稳定的免疫系统,就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治疗。中医调理,就是在帮你“打底”,让身体更坚韧、心更安定、康复的路更长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