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它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却会悄悄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许多患者由于对用药存在诸多误区,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本文将详细解析高血压用药的常见误区,并给出科学建议,帮助患者正确管理血压。
常见的高血压用药误区
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很多患者在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自行停药。实际上,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血压正常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这种波动对血管的损害更大。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而不是自行停药。
症状缓解就可以减药:有些患者认为没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就不需要吃药。事实上,高血压的严重危害往往发生在无症状阶段。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可能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并发症。血压控制应该以测量值为准,而不是症状轻重。
降压药越贵越好:不少患者认为价格高的药物效果更好。实际上,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血压水平、并发症等,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适合的药物才是最好的,价格高低与疗效没有必然联系。
早晨起床就吃药:虽然多数降压药建议早晨服用,但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晨服。比如,某些长效药物如果早晨服用可能导致夜间血压过低。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药物特性和患者血压波动规律确定,最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后由医生指导。
科学用药的正确方法
坚持长期规律服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是坚持。建议设定固定的服药时间和方式,如设置手机提醒、使用药盒分装等,避免漏服。如果确实需要调整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决定。
注意服药时间的选择。不同类型的降压药服药时间有讲究:晨峰高血压患者,建议早晨服药;夜间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睡前服药;特殊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建议睡前服用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正确测量血压: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安静休息5分钟;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如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排尿后、服药前);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
定期复诊评估:即使血压控制良好,也应每3~6个月复诊一次。血压未达标者,建议每2~4周随访1次。医生会根据血压情况、药物副作用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不要因为感觉良好就长时间不复诊。
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血压不宜降得过低,一般目标为<15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应选择长效、平稳的降压药物,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目标血压通常<130/80mmHg(老年人可适当放宽)。优先选择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如ACEI或ARB类。
孕妇高血压:用药选择受限,禁用ACEI、ARB等药物。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相对安全的药物。
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的量)。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烹饪时少放盐外,还要警惕"隐形盐"的摄入,如酱油、咸菜、加工食品等。
规律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建议将运动分散到一周的不同日子,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3.9之间。建议通过"管住嘴、迈开腿"的方式健康减重,避免过度节食。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加速动脉硬化;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建议彻底戒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约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白酒50g),女性减半。
心理调节: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建议培养兴趣爱好,保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练习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也能有效缓解压力。
避开常见误区,掌握科学用药方法,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记住:高血压治疗没有捷径,坚持规范治疗是关键。希望每位高血压患者都能做自己的健康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