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清  单位:资阳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5
1488

南宋绍兴年间,杭州城飘着梅雨的甜腥。白素贞挎着青竹篮立在断桥边,看许仙的药担刚支起,伞面上还沾着晨露。忽听得河埠头传来惊呼——卖菱角的阿婆跌坐在青石板上,双手死死攥住喉咙,脸涨得像熟透的番茄,连呛咳都成了断续的气音。

“阿婆!”小青刚要冲过去,白素贞已三步并作两步跨下桥阶。她蹲下身,见阿婆瞳孔散大,双手攥喉,胸廓急促起伏却发不出声——这是“完全性气道梗阻”,若不立刻施救,四分钟内便会窒息而亡。

“小青,取我竹篮里的青瓷碗!”白素贞解下腰间丝绦,垫在阿婆背后,指尖快速扫过老人颈前——甲状软骨下方两横指,正是腹部冲击法的施力点。她左手虎口卡住阿婆下颌,右手掌根重重压上那处凹陷,借着力道猛地向上向内一送。

“噗!”一声闷响,半枚卡在声门的菱角壳从阿婆口中飞出,落在青石板上。老人瘫软在地,剧烈咳嗽着吐出几口涎水,渐渐缓过气来。

“好手段!”围观的人群里挤进来个穿青衫的书生,“方才看姑娘手法,倒像我曾在《千金方》里见过的‘推腹法’?”

白素贞将阿婆扶坐起,替她拍背顺气:“这法子原是医家救急之术,不过寻常人未必晓得——若有人被果核、鱼刺卡喉,喘不上气,只需站到他背后,双手环住腰腹,一手握拳抵在肚脐上方两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猛压,像要把气海穴里的浊气‘撞'出去一般。”

小青蹲在旁边,捏着帕子直咂舌:“姐姐方才那几下,比张阿婆捶背还利索!可要是小孩卡住了呢?”

“孩童气道更窄,”白素贞屈指在石板上画了个圈,“要蹲下来,和他身高平齐,单手托住后颈,另一手用掌根快速拍击两肩胛骨之间,像敲小鼓似的。若拍背无效,再用推腹法,但力道要轻些——孩子的脏腑嫩,可经不起猛力。”

人群里有个老丈捻着胡子点头:“我孙儿前日吃汤团卡了喉咙,还是我家那口子慌里慌张拍背,倒把米浆拍进气管里了。原来要这般……”

“不错,”白素贞将竹篮里的陈皮、甘草分给围观者,“气道梗阻最忌慌乱。若是自己被卡住,又无人在侧,不妨弯腰低头,用力拍击自己的肚脐上方,或者用椅背、桌角顶住腹部,借力冲击——就像这断桥边的石狮子,看似笨重,撞一撞也能碎石开路。”

许仙此时已收拾好药箱,笑着递过温热的姜茶:“娘子这手'白氏急救法',可比我开的方子更见真章。”

白素贞接过茶盏,望向渐晴的天色:“医道本就是救急的学问。当年在峨眉山,师父亲口教我‘医者仁心',这‘仁'字,不就是要在人最危急时伸手么?”

夕阳把断桥的影子拉得老长,卖花担子的清香混着菱角的甜腥漫开。阿婆攥着白素贞的手直掉泪:“今日若不是姑娘……”话未说完,又被小青捂住嘴——原来她正往嘴里塞菱角,被小青笑着拍开:“阿婆慢些,没人跟你抢!”

远处传来卖梨膏糖的吆喝,惊起几尾檐下的燕子。白素贞望着河面粼粼的波光,忽然想起几百年前在昆仑山学艺时,师傅说过的话:“天地有常,万物有时,然救人之法,当如流水,遇石则转,遇渊则深。”

原来这世间最妙的丹方,从来不在药罐里,而在医者的手心里,在急难时的那一股子巧劲儿里。

科普小课堂: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在“快”与“准”

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由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于1974年发明,通过冲击腹部形成向上的压力,迫使膈肌上抬、胸腔压力骤增,从而将阻塞气道的异物“冲”出。

成人/儿童(意识清醒)操作步骤:

站到患者背后,双脚前后分开站稳;

一手握拳,拳眼对准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约5厘米)的位置;

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用力冲击5次(类似“挤柠檬”的动作);

重复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意识。

注意事项:

若患者是孕妇或肥胖者,改为按压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

若患者失去意识,立即停止冲击,开始心肺复苏;

切勿盲目用手掏挖喉咙,可能将异物推得更深。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