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肺部出现不明状况,如阴影、持续咳嗽或痰中带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往往是关键诊断手段。它就像给呼吸道装上“高清摄像头”,能精准观察病变、取活检或清异物,为肺癌等多种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可不少患者因担忧检查及护理而犹豫,易延误治疗。其实,纤支镜技术成熟,配合科学护理多数能顺利恢复,下面为您梳理关键护理要点。
检查前:未雨绸缪,消除顾虑
检查前的充分准备是确保纤支镜检查安全与顺利推进的坚实基础,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检查的成败与患者的体验。身体准备方面,务必严格遵循医嘱。检查前6-8小时必须禁食禁水,这是因为在检查过程中,纤支镜会刺激咽喉和气道,可能引发呕吐反应,若胃内有食物或液体,极易导致误吸,引发窒息等严重后果。同时,要取下活动性假牙,防止其在检查中脱落,误入气道造成危险。此外,提前排空大小便,能减少术中的憋胀不适感,让患者以更舒适的状态配合检查。病史告知需细致全面、毫无遗漏。要向医生详细说明过敏史,特别是对麻醉药的过敏情况,例如对利多卡因过敏者,医生会更换合适的麻醉方式,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心肺疾病史也不容忽视,像冠心病、哮喘等疾病,会影响检查中的用药和操作方式。若正在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提前停药降低出血风险。心理调适同样关键。可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研究表明,焦虑会加重术中的不适感,而放松的状态能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操作,使检查过程更加顺利。物品准备要带齐资料,如近一周内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报告,以及既往胸部CT、病理报告等,这些资料能帮助医生快速、全面地评估病情,制定出个性化的检查方案。
检查中:配合呼吸,信任医生
检查中的默契配合是缩短时间、减少痛苦的关键。患者需取仰卧位,肩部垫高使头部后仰,保持鼻孔朝上,这种体位能充分暴露气道,便于医生操作。术中需按指令呼吸:吸气时自然放松,呼气时缓慢呼出,避免屏气或剧烈咳嗽。麻醉后可能感到咽喉麻木或异物感,这是正常现象,若出现咳嗽或憋气,可通过手势示意医生暂停操作,切勿强行忍耐。若需取组织活检,医生会使用细小刷子或钳子轻触病变部位,可能引发短暂刺痛或痰中带血,这是正常反应,1-3天可自行缓解;若术中出血较多,医生会通过支气管镜注入止血药物或电凝止血,患者无需过度恐慌。
检查后:细心护理,预防并发症
检查后的护理是促进恢复、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术后需在病房平卧休息30分钟,医护人员会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或咯血增多,需立即告知医生。饮食管理需循序渐进: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以防麻醉未完全消退导致呛咳;2小时后先试饮温水,无呛咳后再进食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避免辛辣、过热或过硬食物刺激咽喉。症状监测需区分“正常”与“异常”:轻微咽喉痛、痰中带血(少量血丝或粉红色痰)、短暂低热(≤38℃)通常1-2天可缓解;若持续高热(>38.5℃)、大量咯血(鲜血或血块)、胸痛加剧、呼吸困难,则需立即就医。活动限制需适度: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用力咳嗽或提重物,以防诱发气胸或出血,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痰液排出。
特殊人群:量体裁衣,精准护理
特殊人群的护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策略。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衰退,检查时需连接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心律变化,术后建议家属陪同返家,避免独自活动;儿童患者可通过玩具或动画片分散注意力减少哭闹,检查后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警惕喉头水肿导致的窒息风险;孕妇接受纤支镜检查需严格评估必要性,通常仅在怀疑肺癌或严重感染时进行,术中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并在产科医生监护下完成;呼吸衰竭患者术前需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氧合状态,术中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术后继续低流量吸氧2-4小时,防止低氧血症。
结论
纤支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成功的检查离不开患者与医护的紧密配合。从检查前的充分准备,到术中的信任配合,再到术后的细心护理,每一步都关乎安全与效果。短暂的担忧不应成为治疗的阻碍,科学护理能让您轻松跨越这道“健康关卡”。若仍有疑问,不妨与医生深入沟通,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检查方案。记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守护呼吸健康的最佳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