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晓龙  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4
324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列为健康口腔的五大标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因缺乏科学认知,陷入各种口腔护理误区,不仅未能有效维护口腔健康,反而可能加剧牙齿和牙龈问题。

刷牙误区:用力过猛与方法不当

很多人认为刷牙时用力越大,清洁效果越好,甚至使用硬毛牙刷反复刷洗。事实上,过度用力刷牙会损伤牙釉质和牙龈,导致牙齿敏感、楔状缺损,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牙龈萎缩。科学研究表明,巴氏刷牙法(水平颤动拂刷法)才是正确的刷牙方式: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在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水平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此外,刷牙时间过短(少于2分钟)或长期只刷外侧面忽略内侧和咬合面,也会导致清洁不彻底,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

牙膏认知误区:功效夸大与选择盲目

市场上各类牙膏层出不穷,防蛀、美白、抗敏感、消炎等功效宣传令人眼花缭乱。部分消费者盲目追求“多功能”牙膏,甚至认为价格越贵效果越好。实际上,牙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摩擦剂清洁牙齿,辅助成分如氟化物可增强牙齿抗龋能力,但牙膏本身并不能替代专业治疗。例如,美白牙膏仅能去除牙齿表面的外源性色斑,对于四环素牙、氟斑牙等内源性着色效果甚微;宣称“消炎止血”的药物牙膏,长期使用可能掩盖牙周炎等疾病症状,延误治疗时机。正确选择牙膏应根据自身需求,如儿童需使用含氟量适中的儿童牙膏,牙齿敏感人群可选用含硝酸钾等抗敏感成分的产品。

漱口水使用误区:频繁替代刷牙与成分忽视

漱口水因方便快捷受到不少人青睐,甚至有人将其作为刷牙的替代品。然而,漱口水只能起到辅助清洁口腔、抑制细菌的作用,无法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长期依赖漱口水而不刷牙,会导致牙菌斑大量堆积,引发龋齿和牙周疾病。此外,部分含酒精成分的漱口水,频繁使用可能刺激口腔黏膜,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一些网红漱口水为追求“清新口气”效果添加大量香精,长期使用反而可能影响味觉。漱口水的正确使用方式是在刷牙后辅助清洁,或在不方便刷牙时临时使用,且每天使用次数不宜超过3次。

饮食习惯误区:酸性食物与饮料的过度摄入

碳酸饮料、果汁、糖果等酸性食物和饮料是牙齿的“隐形杀手”。碳酸饮料中的磷酸和柠檬酸会与牙釉质中的钙发生反应,导致牙釉质脱矿,长期饮用易引发酸蚀症;糖果中的蔗糖被口腔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同样会腐蚀牙齿。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群体中常见的“奶瓶龋”问题,也与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许多家长习惯让孩子含着奶瓶入睡,或未能给孩子正确刷牙,奶瓶中的牛奶长时间附着在牙齿表面,细菌利用其中糖分产酸,夜间唾液分泌减少、自洁能力下降,牙齿持续被酸侵蚀,尤其容易导致上颌乳前牙龋坏。调查显示,每天饮用碳酸饮料超过2次的人群,患龋齿的风险比不饮用者高出50%,婴幼儿若长期保持含奶瓶入睡、频繁夜奶等习惯,奶瓶龋的发生率可达60%以上。因此,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进食后及时漱口,喝完奶后清洁口腔,可有效降低口腔疾病发生风险。

口腔保健误区:忽视定期检查与过度依赖偏方

许多人认为只要牙齿不疼就无需看牙医,直到出现剧烈疼痛、牙齿松动等严重问题才就医,此时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实际上,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建议每半年至一年一次),能够及时发现龋齿、牙周炎等早期病变,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此外,网络上流传的“白醋美白牙齿”“盐刷牙固齿”等偏方,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可能因过度使用损伤口腔组织。例如,白醋的酸性会腐蚀牙釉质,导致牙齿表面粗糙、敏感;高浓度盐水漱口可能破坏口腔黏膜屏障,引发口腔溃疡。口腔健康需要科学方法和专业指导,切不可轻信偏方。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