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梅平  单位:广西贵港市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7-22
1337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疾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危害极大,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就是其中之一。它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冷面杀手”,悄然剥夺患者的健康,让他们的生活陷入无尽的困境。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SMA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这个威胁生命健康的罕见病。

什么是SMA

SM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根在于5号染色体上的SMN1基因缺失或突变。SMN1基因对运动神经元意义重大,运动神经元负责传递大脑指令,指挥肌肉运动。SMN1基因一旦异常,运动神经元会逐渐退化、死亡,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就会出现进行性萎缩和无力。简单来讲,就如同控制肌肉运动的“线路”中断,肌肉接收不到大脑的“工作信号”,渐渐失去力量。

SMA的类型及症状

SMA(脊髓性肌萎缩症)依据发病年龄与病情分为五型:

SMA0型:罕见,胎儿期起病。出生后表现为哭闹无力、喂养困难,双手近端肌无力,常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并发症去世。

SMAⅠ型(婴儿型):最为严重,6个月内发病。肌张力极低,无法完成基本动作如抬头、翻身、坐立。吸吮吞咽困难导致发育迟缓,呼吸肌无力,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多数患儿2岁前因呼吸衰竭离世。

SMAⅡ型(中间型):6至18个月发病,能独坐但无法站立行走,肌肉无力逐渐加重,出现骨骼畸形,呼吸功能受损,感染风险增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寿命。

SMAⅢ型(少年型):18个月后发病,初期症状隐匿,跑步、上下楼梯时费力,随时间推移肌肉无力加重,行走困难,部分患者需轮椅辅助,但呼吸功能相对较好,寿命受影响较小。

SMAⅣ型(成人型):18岁后发病,病情进展缓慢,症状轻微,可能仅感轻微肌肉无力,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随年龄增长可能加重,影响生活质量,寿命一般不受影响。

SMA的发病率和危害

SMA虽是罕见病,发病率却不容小觑,每6000-10000名新生儿中约有1名患病,携带者比例约1/40-1/50,即每40-50人里可能有一人携带致病基因。携带者通常不发病,但夫妻均为携带者时,每次生育有25%的几率生下患病孩子。SMA对患者和家庭的危害巨大。患者不仅要忍受身体痛苦,面临运动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的困境,还要承受心理折磨。家庭则需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照顾患者,承担高昂医疗和康复费用,经济与精神压力沉重。

SMA的诊断

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无力、运动发育迟缓等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其就医检查。目前,SMA诊断以基因检测为金标准,直接查看SMN1基因是否缺失或突变。同时结合肌电图检查,记录肌肉电活动,评估肌肉与神经功能,以辅助诊断。此外,血清肌酸激酶检测也常作为参考,多数患者该指标会不同程度升高。医生还会综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必要时多次检测,排除其他相似症状疾病,以给出准确诊断。

SMA的治疗现状

曾经,SMA被认为无法治愈,患者面临痛苦与生命威胁。但医学进步带来重大突破,如今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Zolgensma基因治疗药物等获批上市。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除药物外,康复治疗对SMA患者同样关键,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呼吸治疗。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按摩等维持肌肉力量与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作业治疗提升患者穿衣、进食等生活自理能力;呼吸治疗则改善呼吸功能,预防、治疗呼吸道感染。

如何预防SMA

鉴于SMA带来的巨大痛苦,预防至关重要。目前,预防SMA主要有两种措施:

1.婚前、孕前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能确定夫妻双方是否为携带者。若双方都是携带者,怀孕前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生育风险,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受孕方式,如自然受孕结合产前诊断、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等,避免生育患儿。

2.产前诊断:已怀孕的夫妇,一方或双方为携带者时,孕期要进行产前诊断。通过羊水穿刺或绒毛膜取样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判断胎儿是否患病。若确诊,夫妻可在医生建议下,综合自身情况谨慎决策。

SMA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重创,好在医学进步,其预防、诊断、治疗都有了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曙光。让我们携手关注SMA,用爱与科学为患者驱散阴霾。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