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  单位:林州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1
469

在体检报告中看到“肺结节”三个字,不少人瞬间紧张,甚至将其与肺癌划等号。事实上,肺结节就像肺部的“小阴影”,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也有部分存在恶变风险。了解肺结节的真相,学会辨别危险信号,才能避免过度焦虑,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肺结节是指在胸部影像检查(如CT)中,发现的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根据密度不同,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和混杂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密度均匀,遮挡肺部血管影;纯磨玻璃结节像磨砂玻璃一样,隐约可见内部血管;混杂磨玻璃结节则兼具实性成分和磨玻璃成分。从临床数据来看,80%~90%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可能由炎症、感染、肺部陈旧性病变等引起,比如肺炎痊愈后留下的瘢痕组织就可能形成肺结节。

虽然肺结节大部分是良性,但有几类情况需要格外警惕。从大小上看,结节越大,恶变风险越高。一般来说,直径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恶变概率低于1%;直径在8~30毫米的结节,恶变风险明显上升。形态方面,边缘不规则、有毛刺、分叶状的结节,比边缘光滑的结节更危险。毛刺就像结节长出的“小刺”,分叶则表现为结节边缘凹凸不平,这些形态改变往往提示肿瘤细胞的浸润生长。此外,混杂磨玻璃结节的恶变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实性成分超过50%的结节,更需要密切关注。

年龄和病史也是判断肺结节性质的重要因素。50岁以上、长期吸烟(包括被动吸烟)、有肺癌家族史、有石棉、氡气等职业暴露史的人群,肺结节恶变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一个长期吸烟的60岁男性,体检发现肺部有直径1厘米的混杂磨玻璃结节,且边缘有毛刺,那么他的结节恶变风险就比普通人群高很多。

发现肺结节后,不必惊慌失措,规范的随访和诊断至关重要。对于低风险的小结节,医生通常会建议定期复查胸部CT,通过对比结节大小、形态的变化,判断其性质。一般来说,小于5毫米的实性结节,每年复查一次;5~10毫米的结节,3~6个月复查一次;磨玻璃结节的复查间隔会更短。如果在随访过程中,结节出现增大、密度改变、实性成分增多等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这是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

即使确诊为恶性肺结节,也并非“被判死刑”。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期肺癌的治愈率非常高。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医生可以精准切除病变组织,创伤小、恢复快。部分患者术后甚至不需要进行化疗,只需定期复查即可。

肺结节不等于肺癌,它更像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当发现肺结节时,保持理性,听从医生建议,做好定期随访和检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