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幼儿从襁褓到学步阶段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婴幼儿出生后,如果没有科学的护理,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那么婴幼儿护理避坑指南有哪些呢?
一、婴幼儿护理的避坑指南
1、婴幼儿正常一天几次大便
婴幼儿普遍排便的次数较多,一般一天需要排便两到五次,也有部分婴幼儿会排便七到八次,伴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加排便次数也会减少,使用配方奶喂养的婴幼儿有的会一天一次,有的会两三天一次,甚至有些更长,只要其周期较为规律,大便呈糊状无泡沫,颜色较为正常就可以。
2、如何避免婴幼儿溢奶
因为婴幼儿是水平胃,所以在吃完奶之后便容易出现吐奶症状,在进行喂奶之后要将婴幼儿竖起来抱在肩上,并且用空掌心轻轻拍打其后背,直到打嗝出来为止,并且打完嗝之后要抱十到十五分钟左右,避免胃部的奶汁造成倒流。
3、婴幼儿出生多久可以沐浴阳光
一般婴幼儿满月之后就可以到户外晒太阳了,多进行晒太阳也会加快钙的吸收,在夏天时候需要避免在日光最强的时候晒太阳,防止阳光直射婴幼儿的眼睛和脸,可以打遮阳伞或者站在树荫之下,如果不想去户外,隔着玻璃也是可以的,因为紫外线无法穿透玻璃,冬天的时候如果有太阳可以将婴幼儿的小手小脚漏出来晒。
4、婴幼儿得了黄疸怎么办
黄疸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生理性的黄疸,一般状态下会在一周之内出现,在半个月左右褪去,还有少部分的在一个月左右褪去,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二是病理性的黄疸,假如出现肤黄提早的出现,对于逾期不退的和逐渐加重的要进行及时的就诊。三是母乳性的黄疸,这种黄疸的程度比生理性的高,并且持续的时间长,在母乳停止后的三天就会有明显的下降。
5、不要长时间给婴幼儿看电子产品
在当今电子时代下,我们身边一直都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相伴,很多家长自己玩手机时候,也会带着婴幼儿一起玩,而如果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也对宝宝的发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还会增加眼部疾病发生率。在婴幼儿时期,宝宝更需要的是和人互动,所以有时候放下手机,带宝宝多出去运动,多参与一些亲子活动意义重大,能够降低眼部疾病发生率,也能够提升宝宝的语言和社交能力。
6、婴幼儿按需还是按时喂养
这个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建议按需喂养,如果是使用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建议按时喂养,部分婴幼儿在睡觉之前必须吸吮奶头才能入睡,并不一定是婴幼儿饿了,而是想要找寻一种安慰。
7、纯母乳喂养是否需额外补水
原则上来说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在六个月之内是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补水的,但是假如天气特别的热,或者是婴幼儿上火了,也或者是想从小给婴幼儿养成喝水的习惯,还是可以对婴幼儿进行额外的补水的。
二、婴幼儿应该如何进行护理?
1、注重口腔卫生
婴幼儿的口腔黏膜较为柔嫩,血管比较丰富,比较为干燥,上颚的中线两旁以及牙龈的切缘上都会有黄白点展现,这是由于上皮细胞的堆积引发的,这个小点叫作上皮珠,一般俗称为马牙,千万不能挑擦,如果挑擦后轻的可能会引发局部的溃烂,重得很有可能会引起败血病。
2、脐部的护理
婴幼儿的脐带一般都是在出生之后一周的时间内自然脱落掉,在婴幼儿的脐带还没有脱落的时候,新手爸妈需要注意婴幼儿肚脐部位的健康和安全,在脐带脱落之后,如果在脐孔窝里面发现血水,如果有渗出物脐部护理用医用碘伏消毒,并且需要保持干燥,然后立刻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注意保温措施
婴幼儿自身对于温度的调节能力较差,如果受冷容易引起感冒,肺炎等这些病例,所以就要保证室内温度,一般室温在二十到二十四摄氏度为最佳,尤其是一些早产的婴幼儿,自身的体重较轻,就更加需要注重保暖,一般可以用热水袋来保暖,防烫伤,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调设备来保暖。
总之,对襁褓到学步阶段的婴幼儿科学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家长们对婴幼儿护理避坑指南拥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能够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护理,才能够确保护理效果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