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富理  单位:资中县鱼溪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10-15
64

在日常生活中,“疝气”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尤其在体力劳动者和慢性咳嗽人群中发生率较高,该疾病的发生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故需及时予以手术治疗。一般来说,通过简单的外科手术便可有效帮助疝气患者恢复健康,但临床医学治疗各类疝气的治疗方式繁多,故如何进行有效治疗方式的选择便成为困扰广大患者的难题。

传统修补术

传统修补术是临床治疗各类疝气的外科治疗方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术式,其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是一种通过缝合疝囊周围肌肉和腱膜进行疝缺口封闭的治疗方式。在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麻醉并作切口暴露结扎疝囊后需进行疝囊切除,通过缝合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的方式促进腹壁加强以完成治疗。在临床上,该术式最大的优点在于无需人工补片,故有效避免了因人工补片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安全性、经济性更高。但是,该术式因需强行缝合疝囊周围肌肉和腱膜,导致患者的术后疼痛较为明显,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

无张力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是一种较新的疝气外科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种利用人工补片加强腹壁,以减少组织张力的治疗方式。在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麻醉并作切口暴露结扎疝囊后无需进行切除,通过将人工补片覆盖疝缺口的方式完成治疗。在临床上,该术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人工补片的应用不会导致组织张力的增加,所以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较微弱,术后恢复速度更快。但是,该术式也因人工补片的应用导致患者术后易并发异物感染和补片移位等并发症,也增加经济负担。

两者的适应证及相关因素比较

从适应证的角度来看,传统修补术适用于初次发生疝气、有对人工补片过敏等禁忌证或患有小型疝的患者,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则适用于疝气复发、无法耐受术后疼痛的患者,且该术式常用于成年疝气患者的治疗。

从疾病类型的角度来看:单侧疝患者既可选择传统修补术,又可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但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有效降低单侧疝患者的疾病复发概率;而双侧疝患者则更适合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于疝气复发患者而言,无张力疝修补术则属于首选治疗方式,这是因为该术式的疾病复发率更低。

从患者年龄和体质的角度来看:传统修补术更适用于年龄较高、身体机能较弱的疝气患者,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更适用于年龄较低、身体机能较佳的疝气患者。

从经济花费的角度来看:传统修补术所需的经济花费更低,但因患者术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导致患者住院休养时仍需要一定的经济花费。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所需的经济花费则较高,但因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故患者住院时间也更短,住院休养费用也更低。

两者术后并发症和休养恢复比较

从术后并发症类型的角度来看:传统修补术可能导致患者术后恢复阶段发生感染、阴囊血肿等并发症,且患者的术后复发概率也较高,并发症中的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和清创进行干预,若血肿较小则可等待患者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则可通过引流的方式进行缓解;无张力疝修补术可能导致患者术后恢复阶段发生异物感染、补片移位和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其中的补片移位可通过再次手术的方式调整补片位置,对于慢性疼痛,则可能需要在术后一段时间后取出补片进行处理。

从术后休养恢复的角度来看:传统修补术应用后患者往往需要3周左右的卧床休养时间,且患者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剧烈运动,患者的切口部位也应当注意卫生清洁,以避免感染的发生;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后患者往往需要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身体机能的逐渐恢复,且患者术后恢复阶段应避免剧烈的咳嗽,以避免切口崩裂或因腹压增高影响治疗效果。另外,患者应定期入院接受复查,以检查补片的位置,避免补片移位情况的发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