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煤矿、金属矿、水泥厂等高粉尘作业环境中,许多工人习惯性地将口罩挂在下巴上,或随意摘下透气。然而,你知道吗?这一看似“方便”的小动作,正在悄悄打开一扇尘肺病的大门。
尘肺病,一种因吸入大量粉尘颗粒并在肺部沉积而引发的不可逆性肺部疾病,正悄然困扰着很多矿工。它不会立刻发病,却像“隐形杀手”一样,几年、十几年后才暴露出病灶。到那时,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一个个症状接踵而至,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那么,如何正确防护,远离尘肺病?
什么是尘肺病?它有多可怕?
尘肺病,又称“矽肺”或“职业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因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如煤尘、石英粉尘、水泥尘等)而导致肺组织病变的疾病。
一旦患病,肺部的气体交换能力会大幅下降,严重者甚至需要靠吸氧维持生命。更令人痛心的是,尘肺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和护理减缓病情。它像是把“肺部打上封条”,让人终生与气短、疲劳、呼吸困难为伍。
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尘肺病患者超8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超过2万,而大部分患者集中在矿工、隧道工、水泥工等行业。防不胜防的尘肺,已成为“工地病魔”之首。
防护的第一道屏障:口罩戴对了才有用
口罩不是“护身符”,戴错了等于白戴!很多矿工觉得只要挂着口罩就“安全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如同战场上举着破伞去挡子弹——毫无作用。
正确佩戴口罩的五个关键点——1.选对口罩:日常棉布口罩只能防灰尘,不能有效过滤微小粉尘颗粒。矿工应选择符合国家GB2626标准的KN95或以上防尘口罩,最好带有活性炭过滤层和排气阀。2.检查密闭性:戴上口罩后,用双手按压鼻梁处金属条,确保口罩紧贴面部,不留缝隙,呼吸时不应感觉有空气从鼻侧或脸颊漏出。3.按时更换:口罩不是“永久装甲”,使用时间久了,过滤层会失效。通常连续工作4小时或出现潮湿、变形、破损时必须更换。4.保持清洁:更换下来的口罩不可重复使用,尤其是在粉尘浓度高的作业区,建议使用一次性防尘口罩。可清洗口罩也应每日清洗消毒。5.工作期间持续佩戴:不要“热了就摘、喘不过气就脱”,短时间暴露也可能造成肺部粉尘沉积。中途摘口罩等于将肺门打开迎尘而入。
除了口罩,还有哪些重要防护措施?
1.作业场所要定期洒水降尘:粉尘最怕湿,水是最好的“吸尘器”。操作区域应设有喷雾、洒水或负压通风系统,减少空气中悬浮粉尘。
2.配备专业的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不仅能排除粉尘,也能降低温度、提升工作舒适度。井下作业要特别注意风流组织和负压导引。
3.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头套、防尘服、防尘眼镜等,最大限度阻隔粉尘接触皮肤与黏膜。
4.离开工作面后及时洗脸、漱口、洗鼻: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粉尘残留。
5.定期体检+肺功能筛查:每年不少于一次职业病体检,发现早期异常及时干预。
真实案例警示:口罩戴得好,尘肺离得远
来自山西的一位老矿工张师傅,干了二十多年井下采煤工作,一直以“身强力壮”自豪。然而去年体检时却查出肺部纤维化。他懊悔地说:“以前嫌戴口罩闷得慌,一热就摘……现在后悔都晚了。”
而他的同事李师傅,则从入行第一天就严格按照规定佩戴口罩、防尘服。如今同龄人气喘吁吁、他却依旧精神抖擞地上班——健康的背后,是对自己负责的习惯养成。
别等到“咳”出病情、喘不过气时才后悔莫及。你今天每一个标准的动作,都可能是未来安享晚年的“健康保险”。
粉尘看不见,却最致命;尘肺摸不着,却能夺命。工作辛苦一时,健康却是一辈子的事。你愿意用几年收入去换一辈子呼吸困难的生活吗?从现在起,戴好口罩,用对口罩,坚持做对的事。你不是在“多此一举”,而是在守护家人的希望、孩子的笑容和自己的未来。记住一句话:安全不是口号,是细节;防尘不是形式,是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