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孩子突然出现双眼上翻、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家长往往会陷入极度的恐慌与无助。高热惊厥作为儿童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于6个月至5岁的孩子,在体温骤升时突然发作。掌握正确的高热惊厥急救知识,是每位家长守护孩子健康的必备技能。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讲解高热惊厥的急救要点,帮助家长在紧急时刻冷静应对。
认识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的定义与发病机制。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体温骤然升高(通常体温超过38℃)时,突然出现的惊厥发作。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尚未成熟,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较高,当体温快速上升,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受到干扰,就容易引发异常放电,导致惊厥发作。
高热惊厥的常见症状。高热惊厥发作时,孩子通常会突然意识丧失,双眼凝视、上翻或斜视,面部及四肢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同时可能伴有口吐白沫、口唇青紫、呼吸暂停等症状。发作时间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发作停止后,孩子可能会嗜睡、乏力,逐渐恢复意识。
高热惊厥的分类。高热惊厥可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单纯性高热惊厥较为常见,发作形式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短,一次发热病程中通常只发作1次;复杂性高热惊厥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一次发热病程中可能发作多次,且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高热惊厥的现场急救处理
确保环境安全。当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将孩子转移到安全、平坦的地方,如地板上,远离尖锐物品、家具边角等,避免孩子在抽搐过程中受伤。同时,解开孩子的衣领、扣子,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衣物过紧影响呼吸。
正确摆放体位。将孩子侧卧或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使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顺利流出,防止误吸导致窒息。不要强行将孩子的身体摆正为仰卧位,也不要在孩子抽搐时用力按压其身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脱臼。
不要强行制止抽搐。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抽搐,会试图用手按住孩子或撬开孩子的嘴巴,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强行制止抽搐不仅无法阻止发作,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在孩子抽搐过程中,不要往孩子口中塞入任何物品,如筷子、勺子、手指等,避免损伤孩子的口腔、牙齿或导致窒息。
记录发作情况。在孩子惊厥发作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发作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作表现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后续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同时,测量孩子的体温,了解发热情况。
惊厥停止后的处理与送医要点
及时降温。惊厥停止后,若孩子仍有发热,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使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进行物理降温;也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量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尽快送医。无论孩子惊厥发作后状态如何,都应尽快送往医院就诊。因为高热惊厥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表现,如颅内感染、脑膜炎等,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在送医途中,要让孩子保持侧卧位,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告知医生关键信息。到达医院后,家长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孩子的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高热惊厥史、本次发热的原因、体温变化、惊厥发作的具体表现和持续时间等信息,帮助医生快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预防高热惊厥的措施
积极控制体温。预防高热惊厥的关键在于控制体温。当孩子出现发热时,要及时监测体温变化,一旦体温超过38℃,可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方式,防止体温骤升。
增强孩子体质。平时要注意加强孩子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减少感染发热的机会。
及时治疗原发病。如果孩子患有容易引起发热的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等,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引发高热惊厥。
结语
高热惊厥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家长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和送医要点,就能在紧急时刻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从认识高热惊厥的特点,到熟练进行现场急救,再到做好预防措施,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希望家长们重视这些知识,将其牢记于心,在面对孩子高热惊厥时能够冷静应对,让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早日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