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淑敏  单位:武冈展辉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4
2078

不小心摔了一跤,骨头“咔哒”一声响,那种钻心的疼瞬间让人慌了神。骨折后很多人都想快点好起来,可就是这急着康复的心思,反倒容易踩进一个个“坑”里,错过了黄金48小时的康复时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曾经栽过的坑,以及应该如何避免。

误区一:骨折后立即热敷消肿

“摔肿了?赶紧拿热毛巾敷敷,活血化瘀!”这大概是很多人从小听到大的“常识”,但骨折后立即热敷反而会适得其反。骨折发生时,骨头周围的血管会像被踩扁的水管一样破裂,血液和组织液会趁机跑到周围的组织里,形成淤青。这时候热敷,就像给受伤的血管“加了把火”,加重肿胀和内部出血。正确的做法是进行冰敷,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冰敷时先用毛巾裹好冰块再敷在受伤部位,不要把冰块直接贴在皮肤上。每次15-20分钟,每隔1-2小时重复一次。等48小时后急性炎症期过去,肿胀开始消退,再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误区二:骨折强行复位或按摩

骨折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接回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的骨头外面包裹着密密麻麻的神经和血管,骨折后,骨头断端可能会刺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这时候强行复位或者乱按一通不仅会加剧疼痛,还可能加重损伤,刺破周围的肌肉、神经,给后续治疗增加难度。正确的做法是一旦怀疑骨折,立即保持患肢不动,用夹板或硬纸板简单地固定伤肢,范围要超过上下两个关节。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固定后立即拨打120或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通过X光判断骨折情况,必要时进行手术或手法复位。

误区三:骨折后完全不动,担心“错位”

“骨头刚接好,可得好好躺着休养!”这是很多骨折病人的想法,其实这种“惜命”的做法不仅不会加快康复,还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反而延缓康复。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开始早期保护性活动,骨折稳定后开始未固定关节的活动,1-2周后开始肌肉等长收缩练习,3-6周后开始邻近关节主动活动,6周后逐步进行负重训练。整个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要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

误区四:骨折后狂补钙

“骨折了要多喝骨头汤、吃钙片”——这种想法让很多患者恨不得把钙片当饭吃,顿顿都端上一大碗浓浓的骨头汤。事实上,钙虽然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但过量补钙并不能加速愈合,反而可能引起便秘、结石,甚至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而且骨头汤里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不是钙,喝多了反而容易发胖。此外,骨头愈合需要多种营养,比如蛋白质、维生素D、锌等,光靠补钙是没办法加速康复的。正确的做法是多吃富含蛋白质(鸡蛋、牛奶、鱼)、维生素D(深海鱼、蛋黄)和矿物质(坚果、绿叶蔬菜)的食物。成人每天钙摄入量是800-1000mg,喝一杯牛奶加正常饮食基本就能满足,不必在医生未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吃钙片。另外,多晒太阳也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

误区五:骨折后疼痛,忍忍就过去了

有些人觉得“伤筋动骨一百天”,疼点是正常的,或担心止痛药有副作用,硬是咬着牙强忍,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其实,这种硬抗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长期处于持续疼痛中,可能导致疼痛中枢敏化,使疼痛更加剧烈和持久,延缓骨头愈合速度。而且,疼痛还会让人不敢活动受伤的部位,长时间不动就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也可以通过深呼吸训练、听音乐、看书籍、与家属聊天减轻疼痛感知。如果疼痛难以忍受且止痛药无效,肢体麻木、苍白或无法活动,发热伴随疼痛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骨折后的48小时是黄金恢复期,错误的处理方式会让伤势恶化,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法才能大大缩短康复时间。记住这五大误区:

1.不要热敷,先冰敷。

2.不要自行复位,先固定再就医。

3.不要完全不动,适当活动防萎缩。

4.不要狂补钙,均衡饮食更关键。

5.不要强忍疼痛,合理用药促恢复。

骨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应对方式。只要掌握正确的做法,才能在黄金48小时里为康复打下好基础。还需要注意的是,骨折后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多方面的配合。康复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康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
2025-06-20
来源:娄底市中心医...
2025-08-01
来源:云浮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