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睛作为人体最精密的器官之一,任何眼部手术都需要精心呵护,而术后最初的 72 小时更是恢复的关键期,被称为 “黄金护理阶段”。这段时间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速度,甚至可能决定是否出现并发症。以下为您详细解读眼科手术后黄金 72 小时的科学护理要点。
术后24小时:警惕急性反应
手术结束后的第一个24小时,眼部组织处于急性炎症反应期,眼睑肿胀、轻微疼痛或异物感是常见现象。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眼部绝对安静,避免低头弯腰、用力咳嗽或突然起身,这些动作可能导致眼压骤升,增加伤口出血风险。
患者应采取半卧位休息,头部适当抬高15°~30°,这样既能减轻眼部水肿,又能减少房水对伤口的压力。如果进行的是白内障、青光眼等内眼手术,需特别注意切勿揉眼或触碰术眼,即使有分泌物也只能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眼睑边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这是角膜水肿或眼内填充物导致的正常反应,无需过度焦虑,但如果出现剧烈眼痛、恶心呕吐或视力骤降,需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术后24~48小时:控制炎症与感染
进入术后第二天,炎症反应逐渐达到高峰,眼睑肿胀可能加重,眼部分泌物增多。此时护理的核心是规范用药与清洁。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眼药,滴药前要洗净双手,将药液滴入下眼睑结膜囊内,避免药瓶直接接触眼球。两种眼药需间隔 10 分钟以上,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
对于外眼手术(如眼睑手术、斜视矫正术)患者,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医生开具的冲洗液清洁眼周分泌物,但内眼手术患者应避免自行冲洗。这段时间可适当增加闭目休息时间,但无需完全闭目不动,缓慢转动眼球有助于促进房水循环,但要避免过度用眼,尤其不能长时间看电子屏幕。
术后48~72小时:观察恢复趋势
术后第三天,炎症开始逐渐消退,疼痛和异物感应明显减轻。此时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果肿胀持续加重、分泌物呈黄绿色脓性,或出现畏光、流泪加剧等情况,可能是感染前兆,需及时就医。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眼部按摩(如青光眼术后),但动作必须轻柔,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对于视网膜手术等需要体位配合的患者,需严格遵守特定体位要求(如面朝下卧位),确保眼内填充物正确顶压视网膜,这段时间的体位坚持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
饮食与生活禁忌
黄金72小时内的饮食需遵循“清淡营养”原则,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鸡蛋等,有助于角膜修复。同时要避免辛辣刺激、过硬或过烫的食物,以防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吸烟和饮酒会显著影响伤口愈合,必须严格禁止。
生活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灰尘过多;外出时需佩戴防护眼镜,防止异物入眼和强光刺激;洗脸时用湿毛巾轻擦面部,避免水直接溅入眼内。此外,保证充足睡眠至关重要,熬夜会降低免疫力,延缓炎症消退。
用药与复查提醒
术后用药需“定时定量”,建议设置闹钟提醒,避免漏用或擅自停药。滴眼液开启后需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通常为4周),过期药物可能引发感染。即使自我感觉恢复良好,也必须按医嘱完成术后首次复查(一般在术后1~3天),医生通过裂隙灯、眼压测量等检查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眼科手术的精密性决定了护理的严谨性,黄金72小时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视力预后。患者和家属需保持耐心与细心,严格遵循医疗指导,同时保持积极心态——科学的护理配合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让眼睛在这场“重生”中获得最佳恢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