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丽敏  单位:资中县银山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140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引发的慢性病变,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病程易反复,给患者生活带来困扰。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慢性胃炎患者通过科学护理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确诊后,除了遵医嘱用药,做好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护理,是促进胃黏膜修复、加快康复的关键。

饮食护理:给胃“温柔的滋养”

避开“伤胃”食物,减少黏膜刺激

忌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生姜等辛辣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充血和炎症,尤其在急性发作期需严格避免。

限酸限甜:过酸的食物(如醋、柠檬、腌制品)和过甜的食物(如蛋糕、蜂蜜)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刺激受损的胃黏膜,导致反酸、胃痛加重。

远离生冷硬:冰饮、刺身等生冷食物会引起胃痉挛;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坚果(如花生、核桃)等过硬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的机械性负担,建议烹饪时煮软煮烂(如将坚果打成粉末加入粥中)。

戒烟限酒:酒精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影响胃蠕动和胃酸分泌,延迟胃排空,加重腹胀,因此必须戒烟,同时避免饮用白酒、啤酒等含酒精饮品。

选择“护胃”食物,促进黏膜修复

清淡易消化为主:主食选择小米粥、大米粥、软面条、发面馒头等,这些食物温和不刺激,且能中和部分胃酸;蛋白质来源以鸡蛋羹、豆腐、鱼肉(如清蒸鲈鱼)、瘦肉末为宜,富含优质蛋白且易吸收,有助于胃黏膜修复。

增加黏膜保护食材:南瓜、山药、甘蓝等富含多糖和膳食纤维,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刺激;牛奶(常温、低脂)可暂时中和胃酸,但乳糖不耐受者需换成舒化奶或酸奶(避免过冰)。

少食多餐,规律进食:暴饮暴食会使胃过度扩张,加重胃负担,建议每天吃5-6餐,每餐七八分饱;定时定量进餐(如早餐7:00-8:00,午餐12:00-13:00),让胃形成规律的蠕动和分泌节奏,利于黏膜修复。

生活管理:减少胃的“额外负担”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熬夜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节律,使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建议每天23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让胃在夜间得到充分休息。

缓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长期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脑肠轴”影响胃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胃黏膜血管收缩,加重炎症。可通过散步、瑜伽、听音乐等方式释放压力,每天留出30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心情舒畅。

适度运动,改善胃肠动力:久坐不动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加重腹胀、嗳气等症状。选择温和的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时间安排在饭后1小时(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但急性发作期(如剧烈胃痛、反酸)需暂停运动,以免加重不适。

注意腹部保暖:胃部受凉会引起胃平滑肌痉挛,导致胃痛、腹胀。秋冬季节注意腹部保暖,穿宽松的衣物,避免露脐装;夏季空调房内可在腹部盖薄毯,减少冷空气刺激。

用药配合:遵医嘱才能“事半功倍”

明确病因,针对性用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约70%的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需遵医嘱采用“四联疗法”(2种抗生素+1种质子泵抑制剂+1种铋剂),疗程10-14天,不可自行停药(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疗程以彻底根除细菌)。

胃酸过多:反酸、胃痛明显时,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₂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抑制胃酸,保护黏膜,这类药物需在饭前30分钟服用,效果最佳。

胃黏膜保护: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药物能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促进修复,需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避免与食物混合影响药效。

警惕药物副作用,及时沟通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导致钙吸收不良,需适当补充钙剂;铋剂可能使大便变黑,属正常现象,但若出现头晕、乏力需排查是否出血。用药期间若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方案。

胃的修复需要时间和耐心,坚持科学护理,才能让胃逐渐恢复健康状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