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焕兴  单位:广东省罗定市金鸡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556

一到换季,感冒成了人人难逃的小烦恼,很多人习惯一感冒就吃药,结果却是越吃越不对劲,有时感冒没好,反而胃受了伤。在中医看来,感冒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有风寒、风热等不同类型,治疗方式也各不相同。只有分清类型、对症下药,才能快好;乱吃药反而拖长病情。感冒也有“冷热属性”

中医认为,感冒是“外感六淫”之一,简单说就是身体受了“风寒”或“风热”之邪。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可不是一回事,症状、用药、调理方法完全不同,一个“发热怕冷”,一个“咽喉肿痛”,差别可大了!

风寒感冒:像被冷风吹了一晚上

典型表现:怕冷明显、打喷嚏、流清鼻涕、全身酸痛、无汗或少汗、舌苔薄白。

常发生在秋冬季节或冷空气突袭时,比如穿得太少、淋了雨、夜里踢被子等。很多人形容那种感觉是“冷得打哆嗦”,一出被窝就抖三抖。

调理建议:温肺散寒是关键。常用的中成药不宜使用感冒清热颗粒,而应选择感冒灵颗粒(风寒型)、藿香正气水、荆防颗粒等。

饮食可适当喝生姜红糖水、葱白煮水,暖胃散寒,帮助发汗。

风热感冒:像是“火气上来了”

典型表现:发热、咽喉疼痛、口干、黄黏鼻涕、头痛、舌苔黄。

多发生在春季、气候变化剧烈或熬夜、吃辛辣上火时。很多人还伴有嘴巴起泡、眼睛发红,甚至脸上长痘。

调理建议:清热解毒是重点。适用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颗粒、桑菊感冒冲剂等。

饮食上推荐菊花茶、金银花、梨汤、绿豆汤,降火润肺。

混合型或夹湿型感冒:症状复杂不要自行乱治

有些人会风寒和风热交织,或伴随腹泻、胸闷、舌苔厚腻等“湿邪困体”的表现。

这类感冒就更需要辨证施治,不建议自己乱吃药,最好去中医门诊开个方子调理。

为什么“随便吃感冒药”反而拖长病情

很多人感冒后就到药店买一包“感冒颗粒”,甚至直接上感冒灵、白加黑一顿猛吃。可你有没有想过,吃对了是药,吃错了是累赘?

用错药等于“火上浇油”

风寒感冒如果去吃“清热解毒”的药,会让寒气更重,汗出不畅、寒邪更内陷,感冒反而加重;风热感冒如果喝姜汤、贴暖宝宝,那就像给“上火”的身体再添把柴,喉咙肿痛加倍严重。

药物副作用,吃多伤身

很多复方感冒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等成分,吃多了容易伤肝肾、损伤胃黏膜、引发心悸、失眠,尤其是老人、孩子、肝肾功能不好的人,风险更高。

掩盖病情,拖成大病

有些人感冒初起靠药物“压”下去,症状似乎减轻了,其实病毒或病邪还在体内潜伏。一旦体力下降、免疫力下滑,感冒卷土重来,还可能变成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诱发心肌炎。

中医调理感冒的三大妙招

中医对感冒治疗历来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重在调和正气,祛邪不伤正。除了对症药物外,日常调理同样重要,以下三招很实用:

饮食调理:冷热分明,不吃错才不拖

风寒感冒宜吃:热粥、姜汤、葱白水、鸡汤,帮助出汗驱寒; 风热感冒宜吃:绿豆汤、苦瓜、冰糖梨水、银耳羹,清热生津润肺; 少吃:辛辣油炸、生冷食物,不论哪种感冒都容易伤脾胃、助邪气。

穴位按摩:家中简单操作,缓解不适快

风寒感冒:可按摩风池穴、合谷穴、风府穴,促进散寒;风热感冒:可按压大椎穴、列缺穴、迎香穴,帮助退热祛火; 每次按压3~5分钟,按到酸胀为宜,每日2~3次,缓解头痛、鼻塞很有效。

注意休息:睡好觉,病好一半

中医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就是免疫力才是打败感冒的主力军。别硬撑,早点休息、别熬夜、别过劳,才是恢复的根本。建议多喝温水、保持空气流通,有轻微出汗最好,但不要暴汗,以免伤津耗气。

感冒虽小,别乱吃药。中医讲究分清风寒与风热,一字之差,调理方式却大不同。只有对症处理,才能恢复快、少复发。记住:分型感冒、对症用药、调养体质,才是真正治感冒的关键。下次打喷嚏,别慌,辨清寒热、科学调理,就能快快好转。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