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甜甜  单位:南部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201

在血液内科诊疗中,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是诊断疾病、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而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良好配合,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查过程的安全性。本文将为大家详细梳理血液内科常见检查的护理配合要点,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检查。血常规检查:基础检查的配合关键血常规是血液内科最基础的检查项目,通过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数量和形态,为贫血、感染、白血病等疾病提供初步诊断线索。在这项检查中,护理配合主要集中在采血环节。

采血前,患者需注意保持平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进食过饱,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暂时性升高或血小板分布异常。若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暂停服药。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部静脉,采血前会对局部皮肤进行严格消毒,患者需配合握拳,方便血管充盈。

采血过程中,患者应放松手臂,避免过度紧张导致血管收缩,增加采血难度。采血后,需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10分钟,按压时不要揉搓,以免造成皮下出血或淤青。若患者有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减少),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等情况。

骨髓穿刺检查:有创检查的全程配合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金标准”,属于有创检查,需要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全程密切配合。

(一)检查前配合护理人员会向患者详细解释骨髓穿刺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患者需配合完成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术前检查,确认无穿刺禁忌证。若患者有过敏史,尤其是对局部麻醉药过敏,需提前告知。术前患者可正常进食,避免空腹导致低血糖,但应避免油腻、辛辣食物。穿刺前需更换宽松衣物,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准备,通常选择髂后上棘、髂前上棘或胸骨等部位,护理人员会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并铺无菌巾。

(二)检查中配合穿刺时患者需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保持固定体位,如俯卧或仰卧,避免随意移动身体,防止穿刺针移位造成组织损伤。当医生进行局部麻醉和穿刺操作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胀痛,应保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若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症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三)检查后配合穿刺结束后,患者需在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按压15-20分钟,之后用胶布固定,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洗澡、沾水,防止感染。术后1-2天内,穿刺部位可能会有轻微酸痛,属于正常现象,若出现明显疼痛、红肿、渗液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适当增加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整体护理配合建议除了针对具体检查的配合外,血液内科患者在检查期间还需注意整体的护理配合。患者应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详细告知病史、用药情况和身体不适,便于医护人员制定合适的检查和护理方案。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对检查的恐惧影响配合度。在饮食上,应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如贫血患者可适当增加富含铁、蛋白质的食物,血小板减少患者需避免食用过硬、带刺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

总之,血液内科检查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协同合作。患者通过了解检查流程和配合要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不仅能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能降低检查风险,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保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