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天  单位:曲阜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7
183

孩子一发烧,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而到了医院,医生常建议做血常规检查。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查血常规真的能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吗?

血常规是通过观察血液中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来辅助诊断疾病的检查,其中与感染类型判断相关的主要指标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等。这些指标如同身体发出的“信号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感染的性质,但解读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细菌感染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动员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来对抗细菌,因此白细胞计数往往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明显上升。比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患儿的血常规检查可能就会呈现这样的特点。这是因为细菌侵入后,中性粒细胞会迅速聚集到感染部位,通过吞噬和释放酶类等方式消灭细菌,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会随之增多,从而使白细胞总数上升。同时,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通常会显著升高,因为C反应蛋白是肝脏在受到细菌感染等炎症刺激时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它的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

而病毒感染时,情况有所不同。多数病毒感染会使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像流感病毒感染,就常常出现这样的血常规表现。这是因为淋巴细胞在对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毒侵入后,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效应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或直接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清除病毒,在此过程中,淋巴细胞的比例会上升。不过,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通常升高不明显或仅轻度升高,这也是区分病毒和细菌感染的一个参考指标。

不过,血常规检查并非绝对准确,存在不少特殊情况。有些细菌感染可能不会引起白细胞明显升高,如伤寒杆菌感染,反而可能出现白细胞降低的情况。这是因为伤寒杆菌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影响白细胞的生成和释放。而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甚至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这是因为EB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机体较为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白细胞数量异常,给判断带来困扰。

此外,孩子的个体差异、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检查时机等因素也会影响血常规结果。比如,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感染时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可能与年长儿童有所不同;在感染早期,身体的免疫反应还未充分调动,血常规可能还没有出现典型的变化,此时检查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严重感染时,由于身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白细胞计数也可能不升反降。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干扰血常规的判断。比如孩子在发烧前使用过抗生素,可能会影响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孩子如果存在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血常规指标异常,需要与感染引起的变化相鉴别。

所以,不能仅仅依靠血常规来判断儿童发烧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医生还会结合孩子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比如,细菌感染可能伴有脓痰、浓涕、咽部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查体时可能会发现扁桃体肿大化脓;而病毒感染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干咳、乏力、咽痛但无脓性分泌物,部分病毒感染还可能伴有皮疹。同时,医生可能会结合降钙素原检测、病毒抗体检测等其他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家长们要理性看待血常规检查,它只是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在孩子发烧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不要因为急于知道感染类型而催促医生过早进行血常规检查,也不要仅凭一次血常规结果就自行判断并用药。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以便尽早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恢复健康。比如,如果明确是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而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主要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提高孩子舒适度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

总之,血常规检查在判断儿童发烧的感染类型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非唯一标准。只有结合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