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常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刚出生的宝宝看似平静,却在血糖监测中发现数值远低于正常标准。新生儿低血糖,这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可能对宝宝的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由于新生儿无法用语言表达不适,家长和医护人员更需要掌握识别和处理的方法,为宝宝的健康筑牢防线。
一、新生儿低血糖:隐藏在平静下的危机
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全血血糖浓度低于2.2mmol/L,是新生儿常见的代谢紊乱问题。新生儿出生后血糖先降后升,1小时内约3.9-5.6mmol/L,2-3小时达到最低点,但不低于2.2mmol/L,72小时后逐渐稳定至成人水平,这是适应外界、调整代谢的重要阶段。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糖原储备和转化能力差,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因胰岛素分泌多,以及出生时缺氧窒息、因喂养延迟而摄入不足的新生儿,易出现低血糖。
其症状不典型,轻度可能仅表现为反应稍差、哭声微弱等,严重时会惊厥、昏迷,从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二、低血糖的危害:不可小觑的脑部损伤
大脑是消耗葡萄糖的主要器官,新生儿大脑发育未成熟,对葡萄糖的依赖性高。持续或严重的低血糖会引发脑部损伤,若低血糖超过6小时,可能造成大脑皮层不可逆损伤,影响智力、运动和语言能力,还可能导致癫痫、脑瘫等后遗症。
此外,长期低血糖还会影响其他器官功能,导致代谢紊乱、影响生长发育、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三、科学识别:早发现是关键
定期频繁进行血糖监测是识别新生儿低血糖风险的关键手段。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出生1小时内即应开始监测,根据情况每隔1-2小时检测一次,直至血糖稳定。
家庭中,家长观察到宝宝有吃奶无力、嗜睡等异常时,要警惕并告知医护人员。医院里,医护人员用微量血糖检测仪,采集一滴足跟血进行检测,痛苦小。
不能仅凭症状判断低血糖,血糖检测是确诊的唯一可靠方法,家长要配合做好监测,高危新生儿切勿因看似正常而忽视监测。
四、有效处理:纠正与预防双管齐下
一旦发现新生儿低血糖,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对于无症状的低血糖宝宝,首选的处理方法是尽早开奶,通过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来提高血糖水平。一般情况下,每2-3小时喂养一次,每次喂养量根据宝宝的体重和日龄来确定。喂养后30分钟至1小时应再次监测血糖,观察血糖是否回升。
如果经过喂养后血糖仍未达到正常水平,或宝宝出现明显的低血糖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葡萄糖可以快速提高血糖水平,一般采用10%的葡萄糖溶液,并根据宝宝的体重和血糖水平调整输注速度。在输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避免血糖过高或波动过大。
对于持续低血糖或难以纠正的低血糖宝宝,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如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对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的低血糖,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同样重要。对于健康的足月儿,应在出生后30分钟内开始母乳喂养,提倡按需喂养,确保宝宝摄入充足的乳汁。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尽早开始喂养,必要时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糖尿病母亲在孕期应积极控制血糖,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此外,家长应了解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知识,学会观察宝宝的异常表现,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检查。如果发现宝宝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新生儿低血糖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好监测、喂养和预防工作,就能有效降低其对宝宝健康的危害。让我们共同关注新生儿的血糖健康,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