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张是一名程序员,最近总感觉腰像被针扎一样疼,右腿还时不时发麻。一开始他以为只是久坐疲劳,可是随着时间越久他的症状越来越重,甚至开始影响走路。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你这是腰间盘突出,得抓紧治疗了。”
像小张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据统计,我国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达18%,且越来越年轻化。长期伏案工作、坐姿站姿错误、缺乏运动都是诱因,但很多人对这种疾病仍存在误解,有人认为所谓“突出”就是骨头错位,觉得必须开大刀才能治好。其实随着医学发展,微创治疗早已成为重要治疗方案。
一 认识腰椎间盘:藏在脊柱里的“减震器”
我们的腰椎由5节椎骨堆叠而成,每两节椎骨之间都夹着一个椎间盘,这个结构很像夹心饼干:外层是坚韧的纤维环(类似饼干),包裹着胶状的髓核(类似夹心)。健康的椎间盘能缓冲压力,让脊柱能灵活运动。
要注意:突出≠脱出≠游离。膨出:纤维环轻微变形,像被压扁的饼干。突出:纤维环破裂,髓核被挤出一部分。脱出:髓核突破纤维环但仍在原位。游离:髓核完全脱离掉入椎管。多数患者处于膨出或突出阶段,此时正是介入治疗的黄金期。
二 这些症状要警惕!自我检查指南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1.腰痛伴随着下肢放射性的疼痛,就像电流从臀部窜到小腿。2.晨起时腰部僵硬,起床的时候需要用手撑床才能起得来。3.某些特殊的姿势会让疼痛加重。4.出现神经压迫的症状:脚麻、脚趾无力、大小便异常。
简单自测法:平躺时直腿抬高,若抬高时不足70度就出现疼痛,则可能是腰部神经受压迫。
三 微创治疗“四剑客”,总有一款适合你
1.椎间孔镜技术:钥匙孔里做手术
通过腰间7mm切口导入内镜,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适合单侧下肢症状明显的患者,全程在局麻下操作,当日手术后次日即可下床走路。
2.射频消融术,精准“热疗”消炎症
无需开刀产生切口,利用射频针在定位的病变位置产生温度60-80℃的热能,凝固病变组织,此方法适合治疗伴有神经根水肿的早期膨出。
3.臭氧注射疗法,使用气体“溶解”突出物
此方法适用于纤维环未完全破裂、髓核突出较小的患者,使用医用臭氧注射到椎间盘内或周围,致髓核脱水萎缩,从而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臭氧注射法在微创治疗中属于创伤最小的疗法之一,且无需切口,费用较低,但对重度突出或者已经钙化的患者效果有限。
4.脊柱内镜融合术
此微创手术适用于伴有腰椎不稳的严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脊柱内镜通道,精准清除突出的髓核,增生的骨赘等压迫神经的组织,再在椎间隙植入填充自体骨或人工骨的融合器。
四 康复期的关键事项
1.黄金康复时间表
术后一周:佩戴腰围,避免长时间保持坐姿。
一个月内:逐步进行腰背肌锻炼,增强腰部脊柱周边肌肉强度。
三个月后:可以逐渐恢复游泳、慢跑等低强度运动。
2.家庭康复三招
臀桥训练:仰卧屈膝抬臀,保持5秒,每组十次,每天三组。
腹式呼吸:吸气鼓腹,呼气收腹,强化核心肌群。
3.生活防护指南
平时避免弯腰搬重物,改用“下蹲式”,床垫选择硬度适中的(木板床+5cm软垫最佳),久坐时使用腰椎靠垫,每1小时起身活动。
五 预防胜于治疗,为腰椎减负的智慧
平时坐姿应收腹挺胸,避免“葛优瘫”,膝盖略高于髋部,站立时双脚踏地;平时可以多进行对腰椎有益的运动,如游泳、瑜伽等,尽量少做仰卧起坐、举重等会加重腰椎负荷的运动。日常注意摄入钙质(牛奶、芝麻酱等)和胶原蛋白(如鱼皮鸡爪)。
总而言之,腰椎间盘突出症虽常见,但绝非“不治之症”。通过阶梯化治疗方案,90%以上患者可获得良好疗效。记住关键三点:及早就诊明确诊断、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坚持科学康复锻炼。保护腰椎是一辈子的事,从现在开始,给脊柱多一点关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