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烈  单位:泸州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1951

在日常奔波或空腹忙碌时,突然的心慌手抖、眼前发黑,很可能是低血糖发出的危险信号。若不及时处理,严重时会导致晕倒甚至危及生命。幸运的是,在晕倒前身体会给出明显提示,掌握这些信号并随身携带两类“救命食物”,就能有效应对危机。

一、低血糖晕倒前的五大预警信号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维持在稳定水平,当血糖值低于2.8mmol/L时,身体就会启动“警报”。这些信号按程度依次出现,早发现早处理能避免严重后果。

1.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最早出现心慌手抖,心脏剧烈跳动如同擂鼓,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同时大量出汗,即便处于凉爽环境,额头、后背也会冒冷汗。这是因为血糖降低刺激交感神经,促使肾上腺素分泌,试图升高血糖。

2. 大脑缺糖反应:随着低血糖持续,大脑因能量不足出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走路像踩棉花般不稳;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连简单的事情也容易出错。大脑对血糖变化极为敏感,轻微波动就会影响正常功能。

3. 情绪与行为异常:血糖持续走低,人会变得烦躁易怒,说话含糊不清、动作不协调,甚至无意识重复某个动作,这些都是大脑功能受损的表现。

4. 强烈饥饿感:难以忍受的饥饿感伴随出现,即便刚吃完饭,也会感觉胃部空空,急切想吃东西。但此时必须选择能快速升糖的食物。

5. 昏迷前危险信号:若低血糖仍未纠正,人会陷入嗜睡、意识模糊状态,严重时出现昏迷、抽搐,必须立即送医。

二、哪些人容易被低血糖“盯上”?

了解自身风险,才能更好预防。这些人群需格外注意:

1.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时,若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或运动过量,易引发低血糖。

2.节食与空腹运动人群:过度节食或空腹高强度运动,身体消耗糖原却无法及时补充,易诱发低血糖。

3. 特殊疾病患者:如肝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影响血糖调节,增加低血糖风险。

4.妊娠期女性:孕期身体代谢变化大,尤其孕中晚期,血糖易波动。

三、关键时刻“救命”的两类食物

出现低血糖症状,及时补糖是关键。不同食物起效和持续效果不同,需备两类食物。

(一)快速升糖食物:15分钟起效

 这类食物富含单糖,能被肠道迅速吸收。

1. 葡萄糖片:最直接有效的选择,每片含2 - 4克葡萄糖,服用后5分钟内起效,15分钟左右显著提升血糖。建议高危人群随身携带10 - 20片。

2.含糖饮料:瓶装果汁、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的饮料,喝半瓶(约200毫升)能快速补充糖分。但无糖饮料或运动饮料无法有效升糖,需避免选择。

3.糖果:水果硬糖、方糖、蜂蜜糖块都是“急救高手”,一次吃3 - 5颗(约15克糖),能迅速缓解心慌手抖。巧克力因含大量脂肪,减缓糖分吸收,不适合紧急情况。

(二)持续供能食物:防止血糖再次下降

 快速升糖食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为避免血糖再次下降,需搭配持续供能食物。

1. 饼干面包:全麦饼干、苏打饼干或小面包等富含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缓慢,能持续释放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症状缓解后,可吃3 - 4块饼干或半个小面包。

2.水果:香蕉、葡萄等含糖量高的水果,既能补充糖分,又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但起效比加工食品稍慢,适合症状缓解后食用。

四、日常预防低血糖的实用方法

 1. 规律饮食:固定三餐时间,避免空腹超过4 - 5小时;易低血糖者可在两餐之间加餐,如喝杯牛奶、吃点坚果。

2. 科学运动:选择饭后1 - 2小时运动,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含糖食物,每30分钟监测一次血糖。

3. 规范用药:糖尿病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用药后按时进食,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 随身携带“救命卡”:在钱包或手机壳内放置卡片,注明姓名、联系方式、病史及“低血糖时请给我含糖食物”,方便他人施救。

5. 定期体检:肝功能异常、内分泌疾病患者及妊娠期女性,定期检查血糖、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隐患。

结语

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是健康的“警示灯”。记住低血糖的预警信号,随身携带两类关键食物,并做好日常预防,就能从容应对风险,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