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慧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8
1409

“怀孕了能吃药吗?”“吃了药会不会让宝宝畸形?” 这是很多孕妇在孕期生病时最焦虑的问题。胎儿畸形是每一位准父母都不愿面对的风险,而药物使用不当确实可能增加这种风险。但孕期并非绝对不能用药,只要掌握科学的用药知识,就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致畸风险。

药物致畸,究竟是怎么回事?

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从受精卵形成到器官分化成熟,任何外界干扰都可能影响发育。药物致畸的关键在于用药时间和药物性质。在怀孕第 3-8 周(器官形成期),胎儿的各个器官开始分化,此时对药物最敏感,一旦接触致畸药物,可能导致心脏、四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发育异常。而在怀孕前 2 周,受精卵尚未着床或刚刚着床,药物要么导致胚胎自然流产,要么对胚胎无影响,这就是 “全或无” 效应。

药物致畸的强度还与剂量相关。一般来说,小剂量短期使用药物风险较低,而长期大剂量用药则可能增加致畸概率。例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胎儿唇裂、腭裂等畸形,但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至最低有效剂量,风险可显著降低。

不同孕期,用药风险大不同

孕早期(1-12周):致畸高风险期

这一阶段是胎儿各器官分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第 3-8 周,应尽量避免用药。若孕妇出现高烧、严重感染等必须治疗的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例如,孕期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在医生评估后可谨慎使用,其致畸风险极低。

孕中期(13-27周):风险相对降低

此时胎儿器官分化基本完成,药物致畸风险较孕早期降低,但仍需谨慎。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或功能成熟,如链霉素可能损伤胎儿听力,需避免使用。

孕晚期(28周-分娩):关注药物对分娩的影响

孕晚期用药主要需考虑药物对胎儿出生后的影响,以及是否影响子宫收缩。例如,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胎儿出血风险,临近分娩时应避免使用;而某些降压药可能影响胎盘血流,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使用。

孕期用药的 “安全准则”

用药前必须咨询专业人士

孕期无论使用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应先咨询产科医生或药师。医生会根据孕周、病情、药物安全性等因素综合评估,给出个体化的用药建议。切勿自行用药或轻信 “偏方”,曾有孕妇因孕吐服用含雄黄的偏方,导致胎儿重金属中毒。

优先选择 “孕期安全用药”

美国 FDA 将孕期药物分为 A、B、C、D、X 五类,安全性依次降低。A 类药物在人类对照研究中未发现对胎儿有危害,如正常剂量的叶酸、维生素 B 族;B 类药物在动物实验中未发现危害,但人类研究数据有限,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是孕期常用的安全药物。

X 类药物则明确致畸,孕期绝对禁用,如甲氨蝶呤(抗肿瘤药)、己烯雌酚(性激素类药)等。用药时应尽量选择 A、B 类药物,避免使用 C、D 类(必须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和 X 类药物。

小剂量、短疗程原则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使用最小有效剂量,缩短用药疗程。例如,孕期感冒发烧时,体温超过 38.5℃需及时降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B 类药),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这些药物,孕期需 “坚决说不”

需谨慎使用的药物

感冒药: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可能影响胎盘血流,孕早期慎用;

镇静安眠药:地西泮(安定)可能增加胎儿唇裂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影响新生儿呼吸;

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如格列本脲可能导致胎儿低血糖,孕期糖尿病优先选择胰岛素治疗。

误服药物后,该怎么办?

如果孕期不慎误服了药物,先不要过度恐慌。首先记录下服药名称、剂量和时间,尽快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药物类型、用药时间、孕周等因素评估风险,必要时通过 B 超、唐筛、无创 DNA 检测、羊水穿刺等检查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误服药物都需要终止妊娠,多数情况下通过密切监测可确保胎儿健康。

孕期用药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既要避免因硬扛疾病影响母婴健康,也要防止盲目用药增加致畸风险。准父母们应主动学习孕期用药知识,生病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让科学用药成为胎儿健康的 “保护盾”。每一个小生命的到来都值得期待,科学防范风险,才能让这份期待顺利成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