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霍锋  单位:怀集县人民医院 肾内科  发布时间:2025-08-14
6908

当发现尿液中出现泡沫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我是不是得肾病了?”其实蛋白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虽然症状相似,但本质完全不同。学会区分这两类蛋白尿,能帮助我们既不忽视真正的健康警报,也不为正常生理现象过度担忧。

生理性蛋白尿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状况。生理性蛋白尿就是这样一个“小调皮”,它既不是疾病,也不会给健康带来长期影响。想象一下,你刚刚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结束了一场比赛;又或者因为工作压力连续加班了好几天。这时候去洗手间,可能会发现尿液中出现了一些平时没有的泡沫。别担心,这很可能就是生理性蛋白尿。医学上把这种暂时性的蛋白尿称为功能性蛋白尿,以上情况都会让肾脏这个“过滤器”暂时性地调整工作模式,导致少量蛋白质“溜”进了尿液里。

另一种常见的生理性蛋白尿是“体位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这些年轻人白天活动时可能会出现蛋白尿,但夜间平卧后蛋白尿就会消失。这种蛋白尿会随着身体姿势变化而出现或消失,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大多会自行缓解。而孕期女性也会出现轻度蛋白尿,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现象。

病理性蛋白尿

当蛋白尿不再是偶尔的访客,而成为常驻的“不速之客”时,就要严肃对待了。病理性蛋白尿是肾脏或其他系统疾病的重要信号,就像身体发出的警报。与生理性蛋白尿不同的是,病理性蛋白尿通常持续存在,蛋白含量较高,且可能伴随其他症状,例如水肿、高血压、乏力等。

肾脏疾病是导致病理性蛋白尿的主要原因。肾小球如同精密的过滤器,当这个过滤器受损时,本应保留在血液中的蛋白质就会大量漏入尿液中。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包括慢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这些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蛋白尿,容易被忽视。就像堤坝上的小裂缝,如果不及时修补,最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也是病理性蛋白尿的常见原因,长期高血糖或高血压会逐渐损害肾脏的过滤功能。

病理性蛋白尿不一定都源自肾脏本身,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也会导致血液中出现异常蛋白质,这些蛋白分子较小,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过,形成特殊的“溢出性蛋白尿”。

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蛋白尿

1.从持续时间看

身体就像一位细心的管家,偶尔会通过一些小信号来提醒我们注意。生理性蛋白尿就像是管家轻轻敲了下门,这种提醒往往转瞬即逝,通常在一周内就会完全恢复正常。而病理性蛋白尿更像是家里持续作响的警报。如果发现泡沫尿持续两周以上,特别是每天晨尿都像被搅拌过的蛋清一样充满泡沫,这就是身体在拉响真正的健康警报了。

2.从泡沫特征看

生理性蛋白尿产生的泡沫就像是轻轻摇晃矿泉水瓶时产生的气泡:个头较大、分布稀疏、存在时间短。如果你耐心等待3-5分钟,这些泡沫就会像清晨的露珠一样自然消散。而病理性蛋白尿的泡沫则更像是被剧烈摇晃过的碳酸饮料,充满细密持久的小泡沫,静置30分钟后依然清晰可见,有时甚至需要多次冲水才能完全清除。更特别的是,排尿时能明显感觉到尿液变得粘稠,就像加入了少许蛋清的水。

3.从伴随症状看

生理性蛋白尿通常是个“独行侠”,除了泡沫尿外很少伴有其他不适。而病理性蛋白尿则常常带着“一群小伙伴”一起来敲门。如果你发现除了泡沫尿外,还出现眼睑或下肢水肿、血压升高、容易疲劳等症状,就像收到一连串的健康警报,这些都在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或其他系统的疾病。

4.从检查指标看

医学检查是区分两类蛋白尿的“金标准”。生理性蛋白尿在做尿常规检查时,蛋白指标可能是±或1+,但复查时往往转阴;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小于0.5克,且以白蛋白为主。就像体检时偶尔出现的小波动,不必过分担心。而病理性蛋白尿的尿常规蛋白常在2+以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超过1克,严重的甚至能达到3-5克以上。

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蛋白尿就像正常疲劳和慢性疾病一样,前者是身体的正常反应,后者则是疾病的信号。掌握这些区分要点,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