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燕  单位:泸州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1170

生活中,异物卡喉的意外总是突如其来。无论是孩子被一颗糖果噎住,还是老人因一口食物堵塞气道,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让生命陷入险境。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会下意识地拍背急救,然而,这个看似“本能”的举动不仅无法排出异物,还可能加剧危险。掌握科学有效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才是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的正确选择,这项技能值得每个家庭成员学习。

一、为什么拍背会让情况更糟?

当异物进入气道,呼吸道被堵塞,空气无法顺利进入肺部,人会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拍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大风险。拍背产生的力量是向后的,而异物卡喉时,我们需要的是向前、向上的推力,将异物从气管中排出。错误的拍背动作可能会把原本松动的异物推向更深处,加重堵塞。此外,拍背还可能导致患者呛咳更剧烈,引发喉部肌肉痉挛,进一步缩小气道空间,甚至造成呕吐物反流,增加窒息风险。所以,异物卡喉时,拍背是绝对不可取的急救方式。

二、海姆立克急救法:科学的救命原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由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发明,其原理基于人体肺部的气体动力学。当对腹部施加快速、有力的向内、向上冲击力时,膈肌会迅速上抬,挤压肺部,使肺部残留的气体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这股气流如同“人工咳嗽”,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从气道冲出,产生足够的力量将堵塞的异物冲出。根据被救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海姆立克急救法可分为成人及儿童急救法、婴儿急救法和自救方法,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三、不同人群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指南

(一)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急救法

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微弯曲,保持身体稳定。让患者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巴张开,方便异物排出。施救者用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只手紧握成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剑突是胸骨最下端的小骨头),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然后,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连续重复5 - 6次。每次冲击都要干脆利落,通过瞬间产生的强大气流,将异物从气道中“冲”出。

(二)1岁以下婴儿急救法

由于婴儿身体娇弱,心肺功能和气道结构与成人、儿童不同,急救方式也有所差异。施救者将婴儿面朝下,放在自己的手臂上,用手支撑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确保婴儿的头部略低于身体,利用重力帮助异物排出。接着,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打5次。如果背部拍击后异物没有排出,将婴儿翻转过来,面朝上,放在手臂上,同样保持头部略低于身体。用两根手指(食指和中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快速按压5次,按压深度约为婴儿胸部厚度的三分之一。重复交替进行背部拍打和胸部按压,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且有力,避免对婴儿造成伤害。

(三)自救方法

当独自一人遭遇异物卡喉,周围又无人可求助时,不要惊慌,也可以利用海姆立克原理进行自救。迅速找到一个固定的水平物体,如桌子边缘、椅背、栏杆等。稍弯下腰,将腹部正对着物体边缘,然后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压迫腹部,通过物体的反作用力冲击腹部,产生类似他人施救时的效果。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异物排出。

四、预防异物卡喉,从生活细节做起

虽然海姆立克急救法能挽救生命,但预防才是关键。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这些措施降低风险:

1.儿童防护:不要给3岁以下孩子喂食花生、瓜子、果冻等易卡喉食物;选择玩具时避免小零件,教导孩子不将物品放入口中。

2.老人关怀:提醒老人进餐时细嚼慢咽,避免说笑;假牙佩戴者定期检查假牙稳固性。

3.日常习惯:全家人养成良好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打闹、不大声说笑,避免食物误入气道。

 结语

异物卡喉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错误的急救方式可能错失抢救时机,而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守护生命的“金钥匙”。学会这门技能,不仅能保护自己,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身边人的生命。希望每个人都重视起来,将海姆立克急救法牢记于心、熟练于行,让急救知识成为生活中的必备技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