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祖科  单位: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检验科  发布时间:2025-07-02
944

结核杆菌,也被称为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重要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后常累及肺部(肺结核),也可侵袭其他器官。

一、基本特性

1.生物学特性:结核分枝杆菌在形态上通常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棒状或丝状体,有时在显微镜下呈现分支状,结核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具有抗酸性(染色后不易被脱色),生长缓慢(分裂周期约为18h),体外培养需特殊培养基。

2.抗酸性 :该菌具有抗酸性,能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且在抗酸染色试验中可被染为红色,因此临床中也称之为抗酸染色阳性。

3.生长条件 :结核分枝杆菌属于专性需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且生长极为缓慢。通常在培养4周后方可缓慢生长,且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2~4周后可形成菜花样菌落。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低于30℃则不生长。

4.抵抗力 :结核分枝杆菌其细胞壁含大量脂质(如分枝菌酸),使其对干燥、寒冷、酸碱度变化以及某些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干燥的痰液中存活数月之久,且能在pH值从6.5到7.5的范围内生长。然而,它对紫外线、热和化学药物的抵抗力较弱。

二、传播途径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呼吸道飞沫传播:这是肺结核患者传染的主要方式。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这些飞沫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一旦被健康人吸入,就可能引发感染。

2.尘埃传播 :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痰中的结核菌与尘埃混在一起,飞扬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肺内也可能被感染。

3.接触传染 :排菌肺结核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如衣物、书报、被子等,都可能沾有一定数量的结核菌。健康人接触这些物品时,也可能吸入结核菌而造成呼吸道传染。

4.其他途径 :结核病还有消化道传染(如饮用未消毒的牛奶)、破损皮肤和黏膜接触传染等途径,但这些途径相对较少见。

三、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其特有的脂质和多糖成分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在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会形成特殊的包涵体,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部分感染者呈潜伏感染状态(无症状,细菌处于休眠),约5%-10%的潜伏感染者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袭肺部,导致肺结核。肺结核占结核病的80%以上,肺结核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咳嗽(≥2周)、咳痰、咯血、胸痛、体重下降、呼吸困难以及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此外,结核杆菌还可累及其他器官引发感染,如淋巴结、骨骼、关节、泌尿生殖系统等。

四、诊断方法

1,痰涂片检查:快速但灵敏度较低,需连续3天取样送检。

2.痰结核培养:是诊断结核的金标准,但耗时4-8周。

3.分子检测:如Xpert MTB技术,可同时检测结核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2小时内出结果。

4.影响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见肺上叶浸润、空洞等典型特征。

五、预防措施

预防结核杆菌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包括:

1.控制传染源: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结核杆菌的传播。医疗机构应加强结核病的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并治疗结核病患者。

2.切断传播途径: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公交车等,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人群聚集,以降低传播风险。此外,对于结核病患者,应教育他们避免随地吐痰,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勤洗手,定期对衣物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主动避免和结核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必要时佩戴防护口罩。

3.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应接种卡介苗,以增强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对于已经感染结核杆菌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结核病。此外,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等,饮食上应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也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结核杆菌的侵袭。

结核杆菌是一种具有强抗酸性和强抵抗力的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预防结核杆菌感染需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