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且具有一定传染性、复发性,但该病大多数情况下可防可控,日常生活中应积极落实好各种预防护理措施,尽可能远离疾病困扰,保持健康生活!
早发现和早干预
急性支气管炎通常起病较急,全身症状较轻,通过尽早发现和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且无后遗症;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的持续进展可能会诱发严重并发症,如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增加治疗难度、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要注意身体发生的各种变化和发出的信号。
咳嗽:初期为干咳、无痰,后续逐渐有痰,且随着痰液量的增加,咳嗽加剧,偶有痰中带血丝。
发热:体温>37.3℃,病情严重者甚至高达39℃~40℃,体温上升期间还可能伴随出现怕冷、全身哆嗦、精神不振、口唇苍白等症状。
气促:呼吸频率加快。
胸闷:呼吸时感到费力,好像有石头压在胸前。
喘息:呼吸时伴有类似吹口哨的声音,常见于婴幼儿。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可能提示已患急性支气管炎,应积极治疗和干预。治疗时,大多数患者注意多休息并对症用药即可。例如,使用泼尼松、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改善喘憋症状;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等改善喘息、气促症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退烧降温(体温>38.5℃时用药,<38.5℃时可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细菌感染者使用青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抗感染;病毒感染者使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药物抗病毒治疗(无发热、发病<2天且免疫功能正常者不推荐);使用氨溴索化痰止咳。此外,还应注意多饮水、经常变换体位,以确保各种症状能够得到更快缓解,从而有效缩短病程。
全方位护理和积极预防
加强环境护理。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良好,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即使在寒冷季节),有条件的可以在室内配备双循环净化系统等,实现空气中微粒的有效过滤,为支气管炎患者提供舒适环境;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这有助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黏膜湿润,便于咳痰。
正确排痰有技巧。咳嗽、咳痰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帮助患者有效排痰,对缓解症状、促进康复非常关键。对于能自行咳痰的患者,可以尝试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法。具体做法是:先缓慢地深吸一口气,屏息3-5秒钟,然后用力将痰咳出。此时,家属也可以协助。在患者咳嗽时,轻拍其背部,能帮助痰液更快排出。拍背有特定方法:应将手指并拢,掌心微屈,按从下向上、从外向内的顺序有节奏地轻拍。注意掌握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且能接受为准。如果患者痰液特别黏稠,难以咳出,雾化吸入是有效的辅助方法。雾化器能将药物转化为极细的雾状颗粒,患者吸入这些药物后,药物会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使痰液稀释,同时减轻炎症。常用的雾化药物有布地奈德混悬液、异丙托溴铵溶液等。但需注意,具体使用何种药物、如何使用,务必遵医嘱。
科学饮食助恢复。合理的饮食能为身体提供恢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促进病情好转。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饮食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主食可以选择米粥、面条、馒头等,这些食物容易消化,不会对胃肠道造成负担。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患者应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例如,每天可以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既能补充蛋白质,又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维生素对身体恢复也至关重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如菠菜、胡萝卜、橙子、苹果等,建议患者每天食用。特别是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减轻炎症,促进身体恢复。同时,患者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多喝水可以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体内毒素排出。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冷饮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