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遗尿头疼:孩子都6岁了,还频繁尿床,每天早上换床单、洗被褥成了常态,更担心孩子因为尿床被同学笑话,变得自卑、不敢参加夏令营等过夜活动。其实儿童遗尿症不是“孩子故意犯错”,也不是“发育迟缓”,而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家庭干预就能慢慢改善。
定排尿时间
帮孩子定好固定的排尿时间,能让膀胱养成“按时工作”的习惯,减少夜间尿床。白天每2~3小时就提醒孩子去厕所,不管他有没有尿意,都陪他去尝试,比如早上吃完早饭1小时后、中午睡醒后、下午户外活动结束后、傍晚看完绘本后,到点就去排尿;晚上睡前1小时,一定要让孩子排空膀胱,哪怕他说“没尿”,也温柔地引导他去厕所,避免夜间膀胱里储存过多尿液。另外,白天别让孩子憋尿,比如孩子玩玩具入迷不想去厕所时,用他能听懂的语言解释“先去排尿,回来继续玩,这样晚上就不会尿床,能睡到大天亮”,不让膀胱长时间处于膨胀状态,影响控尿功能。坚持这样的排尿时间1~2个月,大多数孩子夜间尿床的次数会明显减少,有些孩子甚至能不再尿床。
控睡前吃喝
1.限睡前液体。睡前2小时开始,就别让孩子喝大量液体了,比如白开水、牛奶、果汁、汤粥,晚餐后只给1~2小口温水润口,睡前1小时完全不喝;如果孩子睡前确实口渴,也只给少量温水,别一次性喝太多,减少夜间膀胱的“工作压力”,让膀胱能在夜间平稳“休息”,避免因尿量过多导致尿床。
2.避睡前利尿食物。睡前别给孩子吃容易产生尿液的食物,比如西瓜、梨、冬瓜、绿豆汤、黄瓜,这些食物会让身体代谢出更多尿液,增加尿床的概率;晚餐也尽量做得清淡,别吃太咸的食物,比如咸菜、腌肉、酱菜,太咸会让孩子口渴想喝水,间接导致尿量增多,不利于夜间控尿。
练膀胱能力
1.白天练憋尿。白天孩子有尿意时,引导他稍微忍耐一会儿再去厕所,比如感觉想尿了,先和他玩“数数字”“唱儿歌”的小游戏,数完1首短儿歌或从1数到25再去排尿,慢慢把忍耐时间增加到30分钟(以孩子不觉得难受为前提),让膀胱逐渐适应储存更多尿液,慢慢扩大膀胱容量。
2.教正确排尿。教孩子用正确的姿势排尿,能帮膀胱彻底排空,减少残留尿液。男孩站立排尿时,提醒他“尿完后再等几秒,把膀胱里的尿排干净再提裤子”,别尿到一半就停止;女孩坐姿排尿时,让她身体稍微前倾、膝盖分开,这样尿液能顺利排出,不留在膀胱里,减轻夜间膀胱的负担,降低尿床的可能。
护孩子情绪
1.尿床不指责。孩子尿床后,别批评、别抱怨,不说“你怎么又尿床了,真不让人省心”“这么大了还尿床,太丢人了”,也别当着家里客人、孩子同学的面提尿床的事,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可以笑着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把床单换干净,明天继续加油,肯定能做得更好”,让孩子知道尿床不是他的错,减少心理负担,避免因紧张加重遗尿。
2.不尿床多鼓励。如果孩子晚上没尿床,早上起床后第一时间表扬他,比如“宝宝昨晚没尿床,太厉害啦,你越来越棒了”“你看,只要坚持规律排尿,就能不尿床,真了不起”;还可以和孩子约定小奖励,比如连续3晚没尿床,奖励1个他喜欢的小贴纸,集满10个贴纸换一个小玩具,或者去公园玩一次、吃一次喜欢的零食,用正向激励让孩子更有信心摆脱遗尿,主动配合家庭干预。
结语
儿童遗尿症的家庭干预,核心就是“定时间、控吃喝、练能力、护情绪”这四步,不用复杂的方法,家长在家就能轻松操作。要记住,干预需要耐心,别期待“立竿见影”,每个孩子的恢复速度不同,大部分孩子坚持3~6个月,就能基本摆脱尿床困扰,重拾自信。如果经过半年的家庭干预,孩子尿床的情况仍没好转,或者出现尿痛、尿频、白天也尿裤子、尿床后喊肚子痛等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排除其他健康问题,让医生给出更专业的干预方案,帮孩子彻底告别遗尿,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