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瑛  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287

凌晨三点,48岁的张师傅被一阵剧烈头痛惊醒,紧接着右侧身体失去知觉,话也说不清楚。送到医院时,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这是最常见的中风类型之一,而压垮他脑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常年居高不下的血压。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一人因中风离世,而高血压正是引发中风的头号危险因素。想要远离这种致命威胁,我们必须从认识血压、管理血压开始。

血压与中风:看不见的“生死较量”血压,就像身体里的“水力系统”,心脏是水泵,血管是水管,血压则是水流对水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情况下,这个压力保持在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的范围内,能保证血液顺利输送到全身。但当血压持续升高,超过140/90mmHg的警戒线,“危险游戏”就开始了。

长期高血压会让血管壁承受异常压力,原本光滑的血管内膜出现破损,胆固醇等物质趁机沉积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就像水管里的水垢,不断堆积导致血管狭窄。更可怕的是,斑块可能破裂形成血栓,一旦堵塞脑部血管,就会引发缺血性中风;而过高的血压还可能直接撑破脑血管,造成出血性中风,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6倍,血压每升高10mmHg,脑出血风险增加50%,脑梗死风险增加40%。

高血压:潜伏在身边的“沉默杀手”很多人觉得,血压高了会有头晕、头痛等明显症状,自己肯定能察觉。但现实往往很残酷:约50%的高血压患者早期没有任何不适,就像张师傅,直到中风发作才知道自己血压早已超标多年,这是因为人体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血管在缓慢升高的压力下逐渐失去弹性,身体却误以为“一切正常”。等到出现胸闷、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时,血管可能已经千疮百孔。

更危险的是,高血压会悄悄损害心脏、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长期高压冲击下,心脏需要更用力泵血,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肾脏的微小血管破裂,引发蛋白尿甚至肾衰竭;眼底血管破裂出血,严重时会失明。而这些器官损伤与中风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科学控压:从生活到治疗的全方位防护1.饮食:给血管“减负”“盐多必失”这句话用在血压管理上再合适不过,每减少1克盐摄入,收缩压可降低1-2mmHg。建议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同时,用钾元素丰富的食物对抗钠的升血压作用,香蕉、土豆、绿叶菜都是天然“降压菜”,另外,减少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和鱼类,补充Omega-3脂肪酸,能帮助软化血管。

2.运动:激活身体“降压开关”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能让血压降低5-8mmHg。运动就像给血管做“按摩”,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帮助控制体重。但要注意,血压过高(超过180/110mmHg)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危险。

3.药物:不可或缺的“降压卫士”确诊高血压后,很多人抗拒吃药,担心“吃上就停不了”。但事实上,降压药不是“毒品”,而是保护生命的“盔甲”。降压药能精准调节血压,降低中风风险35%-40%。目前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各有特点,医生会根据年龄、并发症等个性化用药,切记:降压药不能吃吃停停,血压波动比持续高压更危险。

4.监测:掌握血压的“实时动态”家里备一台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记录数据形成“血压日记”,测量前静坐5分钟,保持安静,袖带与心脏平齐。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还需定期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评估夜间血压控制情况。

结语:血压管理,是对生命的主动守护中风不是突然发生,而是突然发现。每一次高盐饮食、每一次熬夜、每一次拒绝服药,都在为中风埋下隐患。从今天开始,定期测血压、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都是对抗中风最有力的武器。记住,管好血压,就是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幸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