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艳艳   单位:​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7
60

脑卒中俗称为“中风”,被称之“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属于一种突发且危险的脑血管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可知,全球范围内,每6秒就有1个人死于脑卒中,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数已经超过200万,且其中约有70%的患者,发病后都会遗留一定程度的残疾。令人担忧的是,脑卒中患者并非都是老年人,已逐渐趋于年轻化发展,甚至很多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也不能幸免。面对脑卒中这一疾病,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被动地等待“风”来,而是应主动出击,提前做好预防,筑牢健康防线。接下来,将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脑卒中的疾病知识,并分享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来降低发病风险,希望对维护您及亲友的脑血管健康有帮助。

一、认识一下脑卒中

1.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性脑卒中)或阻塞(缺血性脑卒中),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神经功能损伤的急性疾病,可以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种。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此类患者约占脑卒中总患者人数的70%-80%,主要是因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脑血管所诱发。

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此类患者的占比约为20%-30%,多是由高血压、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所引发的脑内出血。

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哪些人更容易“中风”?

脑卒中的发生并不是偶然性,而是由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主要的危险因素如下:

(1)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超过55岁的人,脑卒中发病风险会明显增加,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趋势,也有30-40岁的发病者。

性别:男性群体的发病率会略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的发病风险会有所上升。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脑卒中或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也会更高。

(2)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头号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容易损伤血管壁,也会加速动脉硬化,提高血栓形成风险。

高血脂:如果低密度脂蛋白(LDL)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就会使血管狭窄,容易发生堵塞。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容易损害血管内皮,会使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提升2-4倍。

心脏病(如房颤):心房颤动患者更易形成血栓,血栓在脱落后就容易堵塞脑血管。

吸烟与酗酒:烟草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导致血管硬化,长期或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肥胖与缺乏运动:肥胖者通常都会伴有“三高”问题,久坐不动则会使血液循环变差,增加血栓与中风风险。

不健康饮食:长时间的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以及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也可能会增加脑卒中风险。

关键提示:即使您和家人没有上述症状,建议40岁以上人群,也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以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二、脑中风症状与紧急处理——抓住“黄金抢救时间”

脑卒中发病突发、发展迅速,每延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为此,快速识别症状并采取正确急救措施是保命的关键。    1.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FAST”法则    F(Face,面部):患者微笑时一侧嘴角下垂,面部呈现不对称。    A(Arm,手臂):平举双臂时,有一侧手臂会无力下垂。    S(Speech,言语):说话含糊不清,又或是难于理解他人语言。    T(Time,时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此类患者,可能还会有突发剧烈头痛、突然眩晕、行走不稳、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意识模糊等症状,甚至发生昏迷情况。    2.紧急处理:争分夺秒,避免错误做法!    正确做法:    拨打120,寻求专业帮助,为接电话的人员准确描述出症状和发病时间。    让患者保持平卧,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窒息。    记录好发病时间,方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溶栓治疗,一般发病4.5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期。    错误做法:    为患者盲目喂水、喂药,因为可能出现呛咳或加重病情。    用力摇晃或拍打患者,因为这样可能会加重脑出血.    自行驾车送医,这样的话可能延误专业救治。    关键提示:对于脑卒中救治的关键就是“快”,如果疑似中风时,就要第一时间送医,不要存在侥幸心理,等待症状自行缓解!

三、预防脑卒中,筑牢健康防线!

脑卒中虽很凶险,但有很多的病例是可通过科学预防避免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可采取的适当防护措施,建议如下:

1.积极控制“三高”,稳住“三项”指标

高血压患者:要遵照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每日监测血压(目标为<140/90 mmHg)。

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7%),防止血糖剧烈波动。

高血脂患者:要坚持低脂饮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健康饮食:远离“三高”饮食

少盐:每日盐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尽量不吃腌制食品。

少油:可以使用橄榄油、菜籽油来替代动物油,尽量少吃油炸食品。

少糖:要限制含糖饮料、甜点的摄入量,建议选择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

多吃蔬果:每日需保证吃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以补充膳食纤维。

优质蛋白:可以选择鱼类(富含Omega-3)、豆类、瘦肉等。

3.规律运动:让血管“年轻化”

有氧运动:平时可以通过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方式进行锻炼,每周≥150分钟,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

抗阻训练:每周做2次哑铃、深蹲等,有助于增强肌肉代谢。

避免久坐:平时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4.戒烟限酒,减少血管损伤

所有人都应积极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要≤25克,约1瓶啤酒,女性则要减半,记得不要熬夜。

5.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测定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房颤患者:要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

总而言之,脑卒中并非“天降横祸”,与其被动等待“风”来,不如从此刻开始,通过调整饮食、坚持运动、控制慢病等途径来加以预防,筑牢健康防线,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防中风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