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柱林  单位: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117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常见且高度紧急的情况,可能由误服药物、农药或不当饮食等原因引起。毒物进入体内后,会在短时间内影响呼吸、循环、神经、血液以及肝肾功能,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不同毒物引发的症状各异,包括恶心呕吐、腹痛、意识障碍、呼吸急促、出血、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在这种紧急环境下,医护人员需要快速判断中毒类型、评估患者病情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急性中毒的救治不仅依赖技术操作,还需要团队协作、科学判断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在急诊科,迅速而准确的处理至关重要。

阻断源头:减轻体内负荷

急性中毒救治的第一步是阻断毒物进一步吸收,从源头减轻对身体的损害。口服中毒的患者,需要根据毒物性质、摄入量和中毒时间采取洗胃、导泻或给予活性炭吸附。操作中必须严格掌握时间、剂量和方法,以避免二次伤害或加重患者症状。

对于皮肤接触化学物质的患者,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接触部位,必要时去除污染衣物,以防止毒物继续渗透和吸收。吸入性中毒患者容易引起气道与肺的损伤,需要迅速脱离污染环境,提供吸氧,必要时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阻断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毒物吸收,还能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降低毒物对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伤风险。科学、及时的阻断是急性中毒救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对于一些毒性强、发病快的物质,阻断源头的及时性甚至直接影响生存率。

精准解毒:关键环节出手

解毒剂在部分急性中毒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并非所有毒物都有特效解毒剂。常用阿托品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纳洛酮用于阿片类药物中毒,氟马西尼可逆转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医生需要快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解毒剂,并准确掌握剂量、给药途径和速度。错误的使用时机或剂量可能降低疗效,甚至增加风险。

解毒治疗通常与支持措施同步进行,包括维持呼吸循环、监测电解质、保护肝肾功能等。即便在没有特效解毒剂的情况下,适当的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机会。解毒剂的作用是限制毒性扩散,为患者争取稳定的生理状态和恢复的时间窗口。临床实践中,解毒治疗需要结合中毒类型、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判断,确保安全有效。

支持救治:守护核心功能

急性中毒往往累及多个系统,单靠解毒剂难以在短时间内逆转器官的损伤。支持治疗贯穿整个救治过程,主要包括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循环衰竭时应用升压药维持血液灌注;肾功能受损时可通过透析清除毒素。此外,对心脏、肝脏、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保护同样重要。支持治疗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关键器官功能稳定,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很多急性中毒患者的康复依赖系统性的支持治疗和持续观察,而不仅仅是药物本身。通过科学的支持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整体救治成功率。

预防延伸:降低中毒风险

急诊科可以处理急性中毒,但减少伤害的根本在于预防。日常生活中,药物应规范储存,农药和化学品应远离儿童,饮酒要适量,食物储存应注意安全。许多急性中毒本可以避免,但因疏忽或侥幸心理,最终导致患者进入急诊接受救治。医疗团队的职责不仅是在危机中挽救生命,还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提醒人们防患于未然。对于有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如化工工人和实验室人员,更需要加强防护措施和健康监测。急诊救治可以应对突发情况,但预防措施的落实才能真正降低发生率和危害程度。生命的保护不是一次性行动,而是持续的过程。将急救和预防结合起来,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急性中毒带来的损害。

急性中毒的紧急救治是急诊科最具挑战的任务之一,从阻断毒物到解毒剂使用,从支持治疗到团队协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迅速、准确地执行。医护人员的冷静应对、家属的配合以及日常预防措施的落实,共同构成了守护生命的完整防线。急诊科的节奏,是分秒必争的节奏;而生命的节奏,却需要稳健与长远的呵护。让更多人理解急性中毒的救治与预防,不只是医学科普的意义,更是为每一个可能的“紧急时刻”提前点亮一盏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